本教材以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深入浅出介绍了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基本特点和正确发音;了解方言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主要区别,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针对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读音错误和缺陷
《深入浅出看古文》--作者从历代文献中精选出100篇文言文,分为“童趣哲学”“学习感悟”“处世之道”“闲暇之乐”“以史为镜”“科技文化”“神话传说”“国学经典”八大类,有寓言故事,有说理文章,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典故,并介绍古文的作者、出处,通过“重点字词解析”帮助读者理解文意,申怡老师的“独家赏析”与“思考题”相结合,
《别见外——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程(I、II)》是21世纪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的一套面向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当代汉语视听说教材。 本套教材视听材料为2017-2019年“歪果仁研究协会”制作的“别见外”系列第一季视频(共12集),该系列视频以“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以色列友人高佑思的中国职业体验日记为主要内容,以纪录片形式呈
本书包括文学鉴赏、口语表达、实用写作三个部分。文学鉴赏部分按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4种文学体裁进行划分,在介绍每种体裁一般鉴赏原理的基础上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阐释;口语表达部分,主要介绍口语表达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情境模拟和范例分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实用写作部分,主要介绍各类应用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并就代表性应用文体进行
本书围绕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论述,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权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图书以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为蓝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所有单音节字、三音节词、四音节词、轻声词、儿化词和60篇朗读作品全部收录,对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人有很强的指导
基于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算法,以大规模语料库和知识库为依托,对现代汉语中的体标记和动词情状类型之间的组合规律进行了深度挖掘,最终以层次聚类算法验证并生成了现代汉语情状类型层级体系;以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了对汉语动词情状类型的自动预测;以多元逻辑回归算法实现了对体标记和动词情状类型之间的统计学量化。首先根据现有研究,提出假设
本书主要收录了有关汉语语法史、语音史、词汇史、文字史研究文章二十余篇,是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多项成果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阶段性成果。本书还包含两个专题。一是“赵振铎教授从教70周年纪念”专题,收录5篇论述赵先生语言文字学、辞书学、文献学的学术贡献的文章。二是“柯蔚南先生译介”专题,介绍了柯先生的两篇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范畴语法的发展阶段、组合范畴语法和范畴类型逻辑、组合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的处理、组合范瓣语法与汉语照应及省略现象、组合范畴语法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的逻辑分析、混合范畴类型逻辑与汉语的形式处理等。
本书以《读书杂志》文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对王念孙的古音学理论(包括古声母、古韵部和古声调)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现代古音学理论和成果作为对照,对王念孙的古音学理论在具体的校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作一些探讨。涉及的问题主要有:王念孙古音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构架,王念孙古音学在《读书杂志》训诂实践中的应用,王念孙古音学
本书内容包括包括绪论主要说明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的研究缘起、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新中国70年语文课程话语流变研究的历史分期。第一章主要是对建国时期政治教化取向的语文课程话语(1949-1977)进行梳理和考察。第二章主要是对新时期知识能力取向的语文课程话语(1978-2000)进行梳理和考察。第三章主要是对新课改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