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典学派经济学的背景、演变和发展过程,以及古典学派经济学的早期批评家和近五十年来新古典学派兴起及其对经济学的改造。分4编,28章。
在《原理》中,穆勒将经济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范畴内,研究了生产和分配的原理。穆勒相信,自由竞争是必要的,有利于解放有用的社会能量。然而,虽然国家不应该存在太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摆脱所有的责任。穆勒平衡了一个时期以来的科学研究,并将经济原理和他的实践联系起来。
分为"德语诸国经济学的发展"、"法意经济学的发展"、"英美经济学的发展"等编。依次就方法论问题、学说体系及对价值、价格、分配诸范畴所持的理论详加论述,并探讨各派经济学说的哲学渊源。
为著者所著《国民生计政策》一书的第6分册。内容包括收入政策通论、工作收入政策和恤贫政策三部分。
此书为资产阶级边际生产力论分配学说代表著作之一。内容分价值、报酬递减律、财富与所得的形式、工资、地租、利息、利润7章。
《国家经济学》内容主要分为历史、学说、学派、政治4编。卷首有魏宸组序及著者原序撮要。它也是民国时期西学汉译中的一部。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国家经济学》是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的版本。
《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出发点,把分配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运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起来的抽象法。里嘉图认为,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而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大幸福。里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内收著者宣传有关协作主义理论的演讲《协作主义与法国工党》、《协作主义的前途》、《协作主义在经济改革上应负的任务》、《以连带思想为经济的政策》、《连带思想在各协社中的实行》、《协作主义的仇敌》、《协作主义的十二德》、《消费者的潮流》、《竞争呢还是协作》、《废除利润》、《社会的寄生》、《万国协作联盟》等12篇。
阐述西方各主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克拉克、凡勃伦、马歇尔、霍布森、密契尔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分7章。
内分"连锁观念的苏生"、"连锁一词的历史和意义"、"连锁的面面观"、"遗传中的连锁"、"连锁-社会债务"、"连锁与经济学家"、"连锁与伦理"、"连锁或慈善"等9章。论述季特的"连锁主义"及"连锁论"的合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