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篆刻爱好者来说,刻印面重要,边款也不可偏废。手边备一本专门讲授边款刻法的教程无疑会起到增益作用。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篆刻艺术边款创作的实用教材,内容涉及边款流变、边款刀法、边款章法与风格、边款方向及边款语言等各个方面,脉络清晰,图例丰富,特别是对单刀楷书边款的刀法及边款创作技法做了详实的解构,兼具实操性与学理性,对于
名家真迹法书集·王福厂临汉碑二种
本书从汉字的起源讲起,以生动有趣的漫画故事为主线,贯穿3000年中国书法史的全过程。书中内容涉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诸种书体的产生和发现,其中还穿插讲到很多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可以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并熟悉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全书行文简洁生动,语言文字活泼爆笑,
在数字化的时代,文字设计有两股令人兴奋的趋势:一方面电子屏幕数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技术稳步向前,不断扩展字体的功能。《屏幕时代的字体设计》展示了国际上众多很有创意的屏幕字体设计案例,囊括了动态影像、网页设计、概念字体实验三大方面。结合案例,《屏幕时代的字体设计》深入探究了数字化时代中字体在电子屏幕中的视觉和信息分层结构
《印学研究》第十六辑“地域印风研究专辑”,2020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辑对战国齐玺异型异构印风,三国印章地域风格,岭南篆刻风格谱系的形成与嬗变,嘉兴六百年印风,天津印学从摹古到创新之发展,清代黄山印人艺事,岳麓印社作品风格与当代印风倾向期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地域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印章风格的历史表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
汉字,本身就是艺术,如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则形成了书法艺术,在表现的过程中,再加以书者的学养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则就是书道。所以汉字书法不仅能体现汉字的形美,更能进一步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道”更高层面的追求。然而“道”的升华是以“法”为前提的,对于众多书法爱好者应当首先强调法度,按陆宇宙老师的说法,就是“知法
《爨龙颜碑/中国历代碑帖丛刊》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458),碑文由爨道庆撰写。此碑出土时间不详,元、明时已有著录,并有拓本流传。现存于云南陆良县彩色沙林西面3千米的薛官堡斗阁寺内。该碑两面刻字。碑末有清阮元、邱均恩、杨佩三人题跋。碑两面共1000余字,字为楷书体,但仍有隶书笔意。结体以方正为主,但仍求变化。整个碑书呈
《石门颂/中国历代碑帖丛刊》,东汉建和二年(148)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
《西狭颂/中国历代碑帖丛刊》,东汉建宁四年(171)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甘肃省成县天井山鱼窍峡。《西狭颂》因是石刻摩崖,所以粗犷雄强,字迹显得简洁古质,结构美观,刀法有力。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是三大颂碑中保存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现编入“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