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明末清初抗清复明和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
时势造英雄。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能文能武的戚继光凭着机智和果敢,一次次打败倭寇,维护了一方平安。在积极抗御倭寇之时,戚继光亲赴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了一支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的“戚家军”。《抗倭名将戚继光传》共八章,从将门出虎子、尽歼杀倭寇、无敌戚家军到镇守蓟门关、创意筑长城,再到能干会总结兵书传后世,本书从史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不朽丰碑。《习近平的小康情怀》分为20个篇章,全景式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举旗定向,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书中一个个与人民心心相印的感人瞬间,彰显出人民领袖对人民群众福祉的殷切关怀;一幅幅饱含
《柳百成院士文集》收录了柳百成院士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国家制造业战略研究成果、代表性学术报告等各类学术类文章,以及个人专访文章、学生回忆类文章等。全书共分6篇,第1篇为“铸造及凝固过程建模与仿真”代表性学术论文,第2篇为学术会议报告,第3篇为制造业发展及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论文,第4篇为制造业发展及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会议报告,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在四年的历程中,大师汇聚,成果瞩目;同时以国学研院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国学研究人才,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清华的国学成就,成为近现代国学研究的一面旗帜。本书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及梁漱溟、李济为传主,以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他们的生平、贡献以及与清华的关系。本书的研
商金林教授秉承乾嘉治学理念,执着于“窄而深”的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声望的学者。作者聚焦于鲁迅、胡适、刘半农、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等一大批重要作家的思想心态、文学观念、治学方法和友朋交往,解读著作版本、书信日记、报纸杂志等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亲历所得,从历史的纵深处揣摩和欣赏这批重要作家的境
《桂城(平洲)粤剧、粤曲名家》为传记类读物,该书详细介绍了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几位粤剧、粤曲名家,包括“粤剧男花旦林超群”“氍毹伉俪——白超鸿、林小群”“粤韵姐妹花——林慧、林锦屏”等。书稿重点讲述几位粤剧、粤曲名家的身世、从艺历程、成名之路、对粤剧文化及精神的传承,其中包含对地方特色戏剧特征的描绘和文化的解读,形象生动地
本书对苏武精神的形成因素(重点是儒家伦理),以及其道德价值进行学理分析。书中首先描述了苏武的生平事迹和所处时代;然后分析和阐释了苏武的崇高人格和苏武精神之实质;接着分析了苏武精神的成因,进而梳理了苏武精神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最后论证了苏武精神和苏武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发掘和传播苏武精神文化资源的基本路径,展示了苏武文化
本书从张爱玲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切入,通过叙述张爱玲的身世、经历、思想、情感、性格、处世原则等,寻觅出张爱玲为人与其作品之间的深切关联,全新展现出她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书从远大理想、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砥砺奋斗、创先争优、崇德向善六个方面,选取中国美术学院2018-2022年毕业的约20名优秀学生代表,对他们在学习、创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通过七八万字的访谈等文字论述、几十幅图片以及作者介绍,从多个角度生动具体地展现了他们在学习阶段和进入社会后的事迹,为读者生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