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苏武精神的形成因素(重点是儒家伦理),以及其道德价值进行学理分析。书中首先描述了苏武的生平事迹和所处时代;然后分析和阐释了苏武的崇高人格和苏武精神之实质;接着分析了苏武精神的成因,进而梳理了苏武精神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最后论证了苏武精神和苏武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发掘和传播苏武精神文化资源的基本路径,展示了苏武文化
本书从张爱玲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切入,通过叙述张爱玲的身世、经历、思想、情感、性格、处世原则等,寻觅出张爱玲为人与其作品之间的深切关联,全新展现出她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本书从远大理想、锐意创新、无私奉献、砥砺奋斗、创先争优、崇德向善六个方面,选取中国美术学院2018-2022年毕业的约20名优秀学生代表,对他们在学习、创业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全书通过七八万字的访谈等文字论述、几十幅图片以及作者介绍,从多个角度生动具体地展现了他们在学习阶段和进入社会后的事迹,为读者生动地
本书收录历代余姚籍进士696人,其中武进士73人。凡能考证出其居里者,皆著录现属镇(街道)、村(社区)。编前按朝代列科榜,确为进士登科者按榜次著录姓名,庶见余姚进士之概况。文、武科登第者,按光绪《余姚县志》《慈谿县志》及《上虞县志》选举志收录,个别散佚者据登科录、碑志、文集、宗谱等文献详细考证后补入。特奏名进士、上舍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技工院校不断取得新的成就,涌现出一批优秀技能学子。现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特选取部分优秀学子人物事迹稿件,他们有的在世界级别的比赛中获得佳绩,有的成为新的园丁教书育人,有的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有的荣获“大国工匠”称号。为弘扬优秀学子们学习技能、砥砺
本书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榜样育人的工作成果之一,从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工作体系出发,以榜样育人为抓手,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事迹进行整理、汇编,旨在引导更多的研究生更好地做科研、做更好的科研。本书既包含对优秀学子学习经验、科研方法的介绍总结,也包含国奖获得者自身的成长心路历程,不仅可
在王渔洋文化遗存中,廉政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一个尚未深入挖掘的课题。王渔洋一生恪守“清、慎、勤”的为官准则,自觉实践“不负民即不负国,不负国即不负所学”的为官之道。为了使王渔洋从政思想中的廉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反腐倡廉教育,桓台县纪委组织县内有关同志对王渔洋的从政事迹及思想进行了挖掘、整理和研究,编写了本书
本书为历史人物传记,阅读对象为中学青少年读者及诗词爱好者。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
书稿以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所藏的胡风旧藏友人书信为重点研究资料和主要切入点,从胡风与其友人的通信交往和其他史料入手,对胡风和相关友人自1930年代至1980年代的社交变化和心理历程进行分析,以第一手资料展示时代风貌和历史变迁。书稿由13篇系列文章构成,分别对胡风与林辰、曹禺、吴组缃、杨刚、华岗、胡今虚、陈波儿、徐中玉
本书共分“校史钩沉”“师恩难忘”“群星闪耀”“奉献边疆”“展望未来”五个部分,通过撰写40余位不同历史时代的地质人物故事,以期反映长春地质学院创建70年来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办学历程以及此间沉淀的良好学风、教风,由此展现地质人刻苦求实、团结创新的人文精神风貌,为新时代的吉林大学增添新动能。该书旨在总结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