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经典常谈》的提议,源自当时负责统筹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编写工作的杨振声。杨振声认为,有必要编写一部普及传统经典知识的书,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这一提议与朱自清先生的学术理念不谋而合。 《经典常谈》一书用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
全书以导读的形式,引导读者读通鲁迅的《朝花夕拾》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以精练的形式,帮助读者通过针对性训练加深对名著印象。全书漫画导读,图文结合,让读者想象有出处,发挥有余地,能利用有限时间最快了解名著。书中导读精练的形式,缩短了读者与经典的距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名著。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
本书以思维导读的方式介绍了6本名著:《艾青诗选》《水浒传》《唐诗三百首》《泰戈尔诗选》《世说新语》《聊斋志异》。鉴于名著篇目多、篇幅长,本书条理化分析名著内容概要,给读者以整体的印象;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名家评述、阅读感悟,分享作品带给读者最真实的阅读感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名著之美,缩短了读者与经
全书以名著导读的形式,介绍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法布尔《昆虫记》、王树增《长征》、李鸣生《飞向太空港》、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等几部经典作品。浓缩全本名著内容,让读者能快速把握名著主要内容。图书主要介绍了名著的创作背景、阅读方法、作者情况、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与名著相关的知识拓
《影响商业领袖的200本书》并非普通的阅读指南,而是一本读书方法论。 作者立足于人类知识演变的宏大背景,从根源上回答了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书的问题,帮读者构建起学习知识的全局观。很多人在读书时有一个误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其实,获得知识只是读书的中间成果,而非最终目的。读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内
本书系山西运城地区八家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1912年以前古籍6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
姚觐元(1823—1890),字彦侍,浙江归安人。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官至广东布政使。觐元继承家学,好藏书钞书,辑刻《咫进斋丛书》、《晋石厂丛书》,有声学林。光绪三十四年(1908),咫进斋藏书由觐元孙绳武主持售予初建之京师图书馆,成为今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来源之一。 姚氏藏书,编有《咫进斋善本书目》,未
致力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众多美国基督徒踏上了前往东方传教的征程,这批传教士中有很多是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和教授。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十年,返回故土时带回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对美国欧柏林联盟中的80所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调查,整理成有利于读者使用的目录
内容介绍:本书系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1912年以前出版刊刻的古籍一万两千余条,著录有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四川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以巴蜀地区文献为特色,古籍入藏多渊源有自。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叶圣陶先生在为198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本书写的序里说,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