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用水、饮水安全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大部分农村人口对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意识较弱。本书以基层农户为受众对象,围绕“农村水资源高效利用”,从“认识水、了解水至使用水、节约水至管理水”为主线进行主题划分,将已有的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相关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编写成册,旨在普及宣传水资源高效利用
本书针对黄河南岸(内蒙段)地下水灌区灌溉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不科学的问题,重点研究黄河南岸(内蒙段)地下水灌溉演变过程、优化集成地下水灌溉技术;创新地下水承载能力提升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大田试验、模型模拟、遥感技术等科学方法对地下水的运用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制度,研发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地下水灌溉智慧化管理及监管制度,为黄河流域
本书以唐代至清代中后期莆田农田水利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依据相关水利记录文献,系统分析了莆田古代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技术特色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表现形态,展现了传统农田水利体系之美和古代水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书是一本关于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方面的学术专著。为了解决洪水灾害时期各地区为了争夺排水权利而引发排水冲突的现象,本书在整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分析了排水权及排水权配置的内涵,提出了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与洪水共存”理念的流域排水权配置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初始配置—和谐诊断”的两阶段排水权配置模型,并以苏南运河为例
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管道灌溉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渠道衬砌与防渗、地面灌溉节水技术等。本书着重阐述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管道灌溉工程施工与运行管理、渠道防渗以及地面灌溉节水技术、节水灌溉工程图的识图等基本知识。本书为全国水利类高职高专院校和农业类职业院校水利工程、
本书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以区域“以水定地”可用水资源量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目标,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方案,根据区域农业可分配水量、耕地面积、用水管控指标、涝渍风险度评估和供排水条件,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和农业种植布局,依据作物生长所需的农田水分适宜指标(灌溉指标、涝渍综合排水指标),通过灌排蓄渗降工程技术创新,将超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精细地面灌溉控制技术概述,介绍了控制技术基础理论,阐述了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探讨了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与机理,并对国内外地面灌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地面灌溉模拟模型,介绍了基于全水动力学模型、零惯量模型、动力波模型和水量平衡模型的地面灌溉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模型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发展
本书基于对我国海水灌溉农业的调研与文献研究,系统论述了海水灌溉农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政策支持、科技研究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书中基于Citespace的海水灌溉农业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具体讨论了海水灌溉农业概念及内涵等内容,就海水灌溉农业发展的理论问题分析;进一步介绍了世界海水灌溉农业的发展背景、国际海水
本书综合利用水利、机械、材料、电子等多学科理论及精细结构显微分析、分子微生物学等现代研究方法,结合大量现场原位试验,研究黄河水、再生水、微咸水等复杂水源滴灌条件下灌水器堵塞行为,建立灌水器狭小空间内堵塞物质提取及特征组分测试方法,揭示灌水器物理、化学、生物堵塞诱发机理;创建灌水器内部三维流动可视化的测试及固\|液\|气
韶山灌区是一个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排涝、发电、工矿城镇供水、航运、养殖等功能的大型引水工程,位于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里,于1965年7月1日动工兴建,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创造了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赢得了“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的美誉。这是韶山灌区首部特色志,该志时间跨度上起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