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流动频繁、人口集聚最高的重要场所,代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前进方向,其健康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人口流动与迁移空间格局产生新的变化,呈现出劳动力外流与回流并存的“双向化”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对城市群人口流动与分布提出新要求,需要从战略层面对城市群加以重视。因
《中国人口经济史(魏晋隋唐宋卷)》是该系列丛书的第2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公元5世纪到15世纪110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这是中国第一部中国古代人口经济史,写法新颖,构思严谨
《中国人口经济史(近代卷)》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4部,全书共分为7章,大致分析了公元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半叶30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北洋政府时期、民国政府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口经济问题,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 本书是中
《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一部,全书共分为九章,大致以史前时期公元前1.2万年人类活动的起源为开端,论述了中国猿人的出现,中国原始人群的生活,原始公社社会的解体,探讨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的人口经济问题,注重于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
本书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5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建国以来7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全书共分为14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从总论的视野论述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变化的模式、
本书是《中国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的第3部,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大致以元朝的建立到清朝末期共640年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历史脉络为导线,注重中国的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分析了元朝经济与人口变动,第2章简述了明朝的经
生育问题一直是近年饱受关注的热议话题。众多研究围绕生育意愿、生育率等问题展开讨论,但对女性实际的怀孕和分娩过程鲜有关注。本书基于对某妇产医院的参与观察和对孕产妇和医护人员的深度访谈,着重介绍了当代中国城市女性的怀孕和分娩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国家、市场、医疗制度和女性主体如何参与其中并发挥了何种作用。在医学社会学和性别研究
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加剧、人口规模缩减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隐患是长期低生育率的结果。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低生育率和少子化引致的长期风险,有必要科学认识低生育率、主动适应低生育率并积极应对低生育率。 基于此,本书首先回顾中国低生育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文化三
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4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本书作为本次人口普查专题研究成果《新时代的中国人口》丛书其中的一卷,以此次人口普查青海数据分析为基础,参考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的发展、性别年龄构成、老龄化、生育状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加凸显和子女教育成本日益高涨,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已婚家庭来说,较大的养老负担和抚幼负担增强了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式养老、中国式教育、中国式婚嫁所需的赡养、教育和婚姻等扶持行为,关涉家庭有限的资源在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