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郝亚明教授发表的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12篇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性问题、政治定位、理论支撑、重要特性等问题,以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性基础、基础路径、认同要素支撑等问题,还分析归纳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热点与路径演化以及若干话语趋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本书收录了李静教授发表的关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26篇文章。作者依托民族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从心理层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深刻地分析,探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等相关问题,从心理这一内部效度一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源、厘清其
本教程以生动、简练的笔触,较系统地介绍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结合诸多文化事象和社会实例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对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教材,也是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了解人类学基
本书为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论文集,聚焦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跨学科研究模式,突出跨文化研究视野,涉及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批评、文学人类学田野考察、口头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世界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神话与历史/科幻、社会记忆与身份认同、跨文化比较等主题,展示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四川大学中国多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第一辑)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召集各民族领域相关专家组成编写团队,形成了有关各民族领域的综合研究学术论文集。全书主要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内容,收录的文章包括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论文、田野考察报告、译文、书评等,
本书基于集休记忆理论,对“红色经典”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建构中的价值与实践进行研究。全书聚焦两个方面:一是“红色经典”建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符号表征,通过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修辞策略阐释其记忆内容与框架;二是“红色经典”传播中的个体记忆实践,通过分析数字空间中红色文艺作品的二次创作与社交互动呈现记忆的微光。全书致力于在个
本选题是2023年度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之“云南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细实的博物馆视域”课题的结项成果。书中结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文物实证研究以及从博物馆自身职责和使命出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探讨。
本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在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认知后,论述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与保障对策,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背景与价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本书通过深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性的探讨
本书是一部通俗理论读物,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系统深入论述,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已发表的相关理论、评论文章,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着力点》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深刻阐释;此外,本书还附
本书是一部解读俄罗斯人性格特点的著作,首次发表于1957年。作者洛斯基站在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的立场上指出,俄罗斯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其“宗教性”,从这一主要性格特征生发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俄罗斯人总能够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克服自身缺点。作者从东正教的角度出发揭示俄罗斯人的精神生活,深挖俄罗斯的民族性,阐释俄罗斯人的精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