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建融,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十五规划文学、艺术、新闻学科评审委员,《辞海》(2009年版)美术学科主编。在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古代建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不仅建筑的结构造型不同,而且建筑的设计方式和建造速度也不相同。在艺术形象上,中国古代建筑利用木构架的组合和各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使建筑
本书为“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研究丛书”中的一种。丛书搜录、整理中国古代园林文学文献,确定园林文学作品的系年、不同地域园林的空间分布,以科学地呈现古典园林的多彩风貌,并对园林文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本书以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景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中国古典园林的多重审美内涵。如:探析古典园林与古典绘画、版画的相互影响
景观水工程是综合运用自然生态,人文社会和艺术美学等知识,通过对以水体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空间环境的分析、设计、 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及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工程科学。本教材共7章,结合国家现行低碳城市、 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及“三水”统筹理念,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造水景、水景水质处理与维护、自然水体
本书以中国优秀设计园区--北京“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和“798艺术区”的建设、转型和发展为主线,通过访谈和数据整理,将聚集在那里的设计先行者们助力中国设计崛起的实践心得和孜孜以求的认知整理起来。本书引入组织生态学研究视角和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将设计园区的构建与演进过程,解构为一场汇聚创新先锋、城市文化、创新资
本书旨在探索“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优化既有教学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育人实践中,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块、教学方法、教材运用、教师自我提升、考评模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内容涵盖景观规划设计概述、景观规划设计要素、景观规划的设计内容、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程序、景观规划的案例解析等。
本书稿基于作者博士论文进行修改,主要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拥有代表性的几处江南山水空间切片,来阐述江南山水的特征、演变脉络和逻辑,以及江南山水演变历程中不断层积形成的江南文化。序和第1章,解释基本概念,并从政治层面以及空间特征层面解读江湖之远,2-8章为江南拥有代表性的7处山水切片:鉴湖与会稽山、苏州吴国苑囿山水(太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公园概述(定义与作用、起源与发展、类型与特点、任务与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基本理论(原理与原则、形式与规范、理念与思潮)、公园景观要素(自然与人文要素)、公园规划设计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总体定位、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等)、公园详细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类公园规划设计要点(综合公园
本书以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对风景园林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本书阐述了园林、风景与景观、风景园林等基础概念和知识,介绍了风景园林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等构成要素,以及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基础;论述了风景园林设计中平面、立体、色彩、空间等形态的构成,探索了风景园林中地形、土方、道路、水景、绿化
本书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目的,理论部分主要阐述植物造景基本理论和技能,主要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认识、园林植物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造景基本法则、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园林植物与其它要素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技能方面主要介绍常见园林景观绿地植物造景真实案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地
本教材广泛吸收相关制图标准及园林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编写,主要包括:课程导入,园林制图基础训练,形体投影图的识读与绘制,园林要素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识读与绘制,园林效果图的绘制,园林设计图的综合识读。各个项目和任务遵循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上升逻辑路线进行设计。每个任务由工作任务、知识准备、任务实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