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衡水学院董仲舒研究院(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推出的以董学研究成果为主的图书,内容为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理事、衡水学院教师及董学专家的论文,分董仲舒思想研究、《春秋繁露》文本研究、儒学及其他研究等栏目,以便展示最新董学研究成果。衡水学院是当前董学研究的重镇,《董学新论》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组建
《周易参同契》释义一书是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的注释本。《周易参同契》是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全书6000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周易参同契》意为参悟《周易》和大自然的异同。《周易》的六十四卦以乾、坤、坎、离四卦为纲领,乾坤是门户,坎离轮廓。乾坤好像人
本书着重阐发《淮南子》书中所蕴含的儒学思想,并探究这种学术转向对汉代治国理政思想转型所产生的影响。核心观点:《淮南子》界定“儒者之学”,尊孔子为“素王”,对儒家六艺经典征引甚多并有意义上的发明;进行了“仁以为经,义以为纪”的带有制度化色彩的理论探索,并对儒家礼学思想、君子小人之辨、民本思想、为学修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复归
本书既全又新且有深度,全在全面涵盖国内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国外近邻远邦的译介,新在笔者开辟《淮南子》译介研究新领域和本书创新国内传承与国外译介的整合研究,深度具体体现在对淮南国、淮南王、《淮南子》版本、“道法自然”观、英译本底本、孪生译本对比、典籍译介出去的众妙之“门槛”的深入论述。本书兼跨《淮南子》研究领域和翻译研究领域
本书内容包括:董仲舒与秦汉初期体系化思想的建构;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等。
王充的《论衡》不仅是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一部巨著。它以疾虚妄求实诚为著述宗旨,针对东汉流行的谶纬迷信、灾异符瑞等虚妄之论,逐一进行辨析与批判。它采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解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形成了包含认识论、自然论、人性论、命运论等的理论架构,其丰富性、矛盾性,其先进性与局限性,都值得当代读者不断
本书从学术源流、形上依据、现实范畴、践行之道等方面对《淮南子》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一方面,《淮南子》勾连了从自然到社会关系再到国家治理的道德画卷,另一方面,《淮南子》提出了道德教化与道德修养的具体原则、对象与途径,让人由被动受教化到主动求修养,最终提升道德境界,成就道德理想人格,化解道德困境。
本书是系统研究淮南子生命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深入研究了《淮南子》的天人观、生命结构观、生命智慧观、生命价值观、理想人格观、自然与人为的张力等内容,并对淮南子生命哲学思想的特点与价值进行了一定的探究。本书史论结合,资料可靠,学术观点独到,科学性强。本书可供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文化史、道学感兴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大
该书稿为研究贾谊文化品格及其与湖湘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由作者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书稿中重点论述了贾谊思想中的批判精神、经世变革意识忠君爱国理想、以民为本的爱民情怀、不断超越的求索精神,以及贾谊文化品格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并剖析了贾谊文化品格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为:引论、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批判精神、强烈的经
本书是“董学与儒学辨正系列”的第三部,沿用了唯实主义的原则和在唯实主义基础上所建立的在哲学体系和思想之间进行系统比较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对董学与曾子儒学、子思儒学、孟子儒学和荀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唯实比较,在揭示董学与它们的关系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各种思想的本质。本书认为,孟子儒学在理念和价值观方面继承了孔学,荀子哲学在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