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亭渊源录》,明代宋端仪撰,薛应旂重辑。宋端仪留意程朱理学,辑要程氏师门、朱子师门等人理学著作或言论,参互考订,成书十四卷,自题为《考亭渊源录初稿》。《初稿》主要讲述朱子师门渊源以及朱子门人之理学言论或主张,概述理学宗旨。薛应旂以宋公初稿为基础,删其繁冗,增其未备,録成二十四卷,侧重介绍朱子师承以及同辈学者的理学思想
《陈亮集》是宋代“永康学派”代表人物陈亮的文集,由当代宋史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邓广铭先生校点。 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由其子陈沆在其过世之后编成,但自元明以后已经湮没不传,流布于世的多以明成化年间永康龙川书院三十卷本为祖本。邓先生利用流传海外的珍本——南宋末年刊《圈点龙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将其中所收陈亮文与明成化
朱熹是中国古代儒学的核心代表,思想内容丰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书稿收入朱子学相关研究论文20多篇,由朱子学研究、朱子后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海外朱子学研究、儒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五个板块构成。书稿以海内外朱子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并扩张及宋明理学、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书稿阐述了朱子学的形成、特点,朱子学与儒学、理学、闽学
朱子《小学》教育心法,便是要在小学阶段通过“洒扫应对”的下学工夫来培育蒙童良好的道德习惯、涵养蒙童真诚敬畏之心,并以此奠定可上达“全体大用”高明之境的圣贤坏璞,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思想所在。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一方面汲取朱子学研究丰硕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试图结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脑科学的最新发展,通过《小学》一书详细
本书系香江哲学丛书之一,全书由导言、四章主体内容及结论四个部分构成。导言部分通过对“工夫”“工夫论”等概念的辨析扼要交代了“穷理工夫论”的含义,并介绍了后四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通过梳理朱子工夫论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判明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指出“穷理”最能体现朱子工夫论之特质,为后几章奠定基础。第二、三、四章聚焦朱子的穷理工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二程理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着重挖掘其当代价值。全书主体部分分别从天理、道德、义利、诚敬、公心等方面梳理二程理学思想,并对其中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由此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探讨其当代价值。本书依托《二程集》这一中华典籍,并引用其他经典如《论语》《孟子》《礼记》等参照论述,文笔通俗、资料翔实、解读科
《公是集》是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金石学家刘敞的诗文集。刘敞学涉佛老、天文、地理、医药、金石等多领域,为文无醇古之昧,杂机变权术,受到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等人推崇。《公是集》原有七十五卷,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为五十四卷。本次整理以乾隆间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为底本,校以清鲍廷博校本、傅增湘校武英殿聚珍本
《宋元学案》最初由黄宗羲编写,此后延续一百多年才最终完成,共一百卷。它记载了宋元两代儒学的学派源流和思想,是宋元两代学术史的佳构,到现在仍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宋元两代的儒者非常多,非常著名,如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等,学理亦很复杂,要把这许多的人物和学说交代清楚,是很不容易的,而《宋元学案》做到了。本书
本书分析了当代新儒家第三代学者政治哲学的源起、继承和发展,对其进行条分缕析,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和林安梧为主要分析对象,系统梳理其有关政治、国家问题的哲学思考,用诠释学和现代政治哲学的框架对之加以分析,探讨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儒家政治哲学能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本书关注
《给孩子的名人故事》原名《中国名人故事丛书》,是一套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人物故事丛书,《朱子》是其中的一本。本次出版在原套系书中精选了26位榜样人物:管仲、孔子、孟子、司马光、诸葛亮、陶渊明、苏轼、郑和、郑成功等。为了增添孩子的阅读兴趣,精彩部分配了精美的手绘插图。对部分拗口的文字进行了整理改编,难字注音,更利于孩子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