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中国思想史类专著,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批准号:21FZSB025)。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的转型期,也是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整合期,而社会政治转型与思想文化整合都涉及政权合法性上的理论构建、论争、宣传等。先秦思想是秦汉思想的根源所在,为此,本书第一章考察了殷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天命观念与政
本书从君主支配、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两个议题入手,探析宋王朝形态的特点。上篇先从史料中提炼了“枢机”与“委托”两种中国古代君主支配的基本模式,进而用“双重委托”概念为南宋晚期政治史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下篇将道学政治理论分为“明明德”“新民”两截,分别探讨其对南宋政治实践的影响。前者从理论上的要求变为君道的现实,配合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以后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东方帝国的营造》利用文物材料、传世文献和当今学术界的相关成果,对秦汉的政治结构、行政体制、官僚机构和基层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秦政之于后世的影响进行深入阐
本书通过考察明清时代闽台地区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宋以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 乡族与国家这个话题始终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作者郑振满在研究中的整合视野、问题意识及其作为研究基础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
本书描绘了13世纪中华大地宋亡元兴、“临安之降”的历史变局中,以赵孟頫、吴兴、文天祥、管道升等为代表的南宋士人忠死、孝忍与隐逸的抉择与命运。作者不仅仅局限于王朝衰亡史或士人小传的传统视角按部就班地呈现历史细节,而是以民族融合、文明互鉴的文化视域正视元王朝对于构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加速推进民族融合的进步意义以及元王朝国
北宋真宗朝在历史上除了澶渊之盟,戏剧性事件很少,但在王瑞来先生看来,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二十几年,却是中国政治史上最值得研究的典型年代。宋太宗大规模开科取士,积累了能量巨大的士大夫阶层。到了宋真宗朝,士大夫政治全面登场,让皇帝的行政实权逐渐趋于虚化,演变出士大夫主导下的君臣共治这一历史形态。皇权在历史上权力结构中的角色,由
《贞观政要》是对盛世贞观之治做全面介绍和总结的政论体史书,历代帝王或政治家,多以此书为书目。本书既有对原文的精妙解析,又有对当时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述。编著者选取了五位贞观年间的名臣传记列为上篇,下篇则重点讨论了为君之道、人才选拔、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问题。读者可以从书中实现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及列位贤臣的隔空对话,受到他们智慧
《通典》作者是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所处的唐代,他将我国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目,依照时代顺序编为一书,称得上是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其旨趣是追述古今制度的变迁沿革,为当时的制度找寻历史根源,希望从中看出利弊得失之所在。此书亦蕴含着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形态。本书是《通典》的白话普及版,介绍杜佑及其政
翻开这本书,你将看到12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唐朝人的日志,他们是乐工安金藏、诗人白居易、舞者公孙大娘、丝织设计师窦师纶、茶学家陆羽、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药学家苏敬……你将跟随他们了解唐朝对外交流、文化艺术、工艺制作、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故事。 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漫画日志的形式,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