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产业融合为基底,以传媒产业发展为导向,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进行探索研究,简要叙述了传媒产业的基本情况,使读者能够对其有一个简单了解。针对传媒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展开分析,从宏观领域介绍了传媒产业融合的推进层级、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动因。充分介绍了传媒产业融合的转型与阻碍,详细解读传媒产业融合的转型以及转型路上
20世纪90年代末,“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影响力很大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书中提出的新闻工作的十大基本原
英国媒介和文化研究代表人物戴维·莫利通过本书“重新定义传播”,旨在超越以往“媒体中心主义”研究范式——专注于信息传播的符号、制度和技术维度的中介形式,把传播等同于象征性或修辞性的交流,而通过分析人的流动(移民)、物的流动(集装箱)和信息的流动(手机),进入交通(运输)以及传播地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了21世纪的流动性、领土
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当今新闻传播业界、学界共同研究与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新闻教育应如何调整和变革?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核心专业技能?本书作者明确指出,掌握互联网的新思维、新本领至关重要。互联网不仅重构了传媒业,还重塑了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当下中国媒体发展的新动向,但在新闻专业的实际教学和新闻行业的日常工作中,尚未达到新旧媒体的融合无间。本教程试图从教学端为这一难点的解决提供参考。本教程以案例为基础,侧重融媒体传播中的“采、写、摄、编、播、评”全业务流程实践分析。相关案例覆盖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媒体报道形式以及报纸、公众号、网站
本书分为总报告、政策法规篇、数字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篇、媒介素养教育篇、比较借鉴篇五个部分,秉承“行动的蓝皮书”方法论,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政策研究,探讨数字包容框架下的公民数字素养提升需求、现状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应用,聚焦视障青少年、老年人、乡村女性等不同群体,汇集城乡媒介素养经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社会包容性的媒介素养
本书为第7本未来媒体蓝皮书,由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重点智库福建未来媒体智库、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网络视听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组织编撰,以“智能视听:驱动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主题,聚焦2023~2024年我国视听产业在智能新时代下所面临的创新与挑战,分析了2023年未来媒体发展现状
1838年至1949年,中国出现了近800份石印报刊,主要包括《述报》《点石斋画报》《时务报》《晋察冀日报》等。这些石印报刊丰富了报刊的形态,及时有效地传播了各类资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然而,报刊的内容历来是报刊史研究的重点,媒介技术受到的关注度较低,目前针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整体历史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尚付阙如,这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创意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出品的一部面向未来新闻传播行业的智能生态发展年度研究报告,共分为总报告、政策篇、热点篇、行业篇、社会篇和国际篇六个部分,由学界和业界数位专家、学者共同编纂。本书将研究视野拓展至全球范围,继续跟踪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全面梳理
本书是一本全英文的学术专著。本书对2022年国外有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机构与组织的动态情况进行整理和系统地论述,全书包括7个章节,分别为科学传播奖项;科学节、科学年、科学日;国际会议;学术观点;科普活动;科技场馆;科技组织。本书实用性更强,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书旨在为我国科普事业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从业者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