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关于德语文学与思想史研究的论文结集,内容既涉及莱辛、歌德、席勒、海涅等古典文学大家,也勾勒出德国思想史上互为对峙的启蒙思脉一浪漫思脉;既有对现奥国文学这样宏大命题的整体讨论,也论及具体的作家代表如卡夫卡、迪伦马特、瓦尔泽、米勒等;既呈现德国伟大诗人如歌德、席勒思想形成的中国文化资源,也勾勒德语诗人如荷尔德林在
本书为苏州大学青年学者刘芊玥编著的文集,以文学作品、电影作品、话剧作品、绘画作品等作为素材,探讨文学艺术的审美问题。全书分为文学、电影、戏剧、绘画、大众文化五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以作品解读的形式出现。在文学方面,聚焦在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伍尔夫的《奥兰多》、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文学图像学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学问。“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是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整个文学、文化和知识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文学图像学”提倡文图并重,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文本的考察,从文学直视图像,或从图像反观文学;主张从文学研究的本位立场,以图像研究为重点,以图文关系研究为核心,并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
神话是真实的叙述,体现了神祗妖魔叙事的同源关系或者差异特征,言说着人类族群间相互影响的文化事实。本书在比较文学与文化的视域中,分析诸多经典案例,力求探明不同文本之间的流动性、互通性和变异性,以疏明神话叙事的深层文化结构。
《阿拉伯人与叙事艺术:一种陌生的熟悉感》是阿拉伯经典叙事作品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集,基利托从阿拉伯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入手阐明阿拉伯叙事文学的当代意义,这是为了让熟悉西方文学的当代读者更好地进入阿拉伯文学。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说,在西方文学的参照系中,阿拉伯文学对读者来说从陌生变成了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与一般的学院派的论文风格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4辑,还是遵照既定的编辑思路,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教育问题研究”、”新诗语言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于坚”、”结识一位诗人”、”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
本书为中国文学研究与评论论文集,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组织编纂。书中共收录论文三十五篇,作者包括国内知名文学研究者、高校教授,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所收论文的原则,坚持双百方针,坚持马列主义,旨在反映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前沿成果。各篇论文中,有的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
本论文集基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态势,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特收录28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英语文学研究论文,重在体现中国学者紧贴中国语境对外国文学研究社会责任和应用价值的深刻思考,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语境下的英语文学研究新趋势、英语文学中的中国元素、英语文学的文化研究、英语文学的传播现
本教材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不同的美育主题。根据审美领域和审美范畴的不同,教材分十四讲。每讲开篇设本讲提要,阐释和概述本章所涉及的美学问题。每讲包括多篇经典文学作品。每篇作品在文末设注释、赏读、思与练等。注释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生字生词及其他相关知识。赏读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及其美学意义。思与练布置相关习题,促进学生思
本书是一本人物评介集,特里·伊格尔顿对几十位西方一流的作家、思想家进行了解读和评介。伊格尔顿取得的成就很多:剧作家,文学理论家,莎士比亚、勃朗特和乔伊斯作品的优秀分析家,后现代主义的祸害,自传作家……他的好辩作风和智慧广受钦佩和尊重。伊格尔顿作为评论家的技巧尤其引人注目:他从不满足于仅仅评估一位作家的思想和一本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