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学书院是浙江大学文学院实现两尖两体两翼发展的本科教育格局和三古三新三足鼎立的学科格局的创新举措。它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培养引领性人才和冷门绝学人才。抓住核心,以核心队伍、核心课程、核心教材建设,完善培养体系;推进学术,,开展惟学讲座,举办惟学沙龙;加强协同,注重大师引领、学科交叉,推进本校的校院协同,外校的学术
本书汇集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内其他高校、研究院所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部分成果,设“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学术史研究”“学人述评”等版块,收录专题论文20余篇。部分版块有名家特约稿,相关研究论述具有权威性和重要学术价值。“综合研究”栏目中的“文本与图像研究”“医疗文学研究”等处于学术前沿,具有鲜明的创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首版于1998年,是谢冕先生对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综合思考的集汇。全书分“中国文学的历史命运”“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文学的新时期”“‘后新时期’与文化转型”“世纪末的回望与前瞻”等几个部分,构想了“百年中国文学”这一文学整体观,史论兼具、语言诗意,既有对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的探寻,又有对宏观社会环境、
本书收录了严家炎先生在学术会议、高校等场合所作的讲演,主题包括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五四”新文化,丁玲、鲁迅、金庸等作家及作品。这些讲演实录,展现了严家炎先生的人格力量,也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时代进程。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二十余篇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对当代青年作家的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既有作家作品研究,也有文学现场剖析分析,比如张悦然、双雪涛、班宇等,这些文章反映了当代文坛青年作家的概貌和学者对这一群体的学术思考。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全书大致可分“现代诗坛”“文学史透视”“文学现场
本书的三位主编张春泉、寇鹏程、曾馨选取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相关的经典名著,共102部(篇),均由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本科生精细研读,并写出读书报告(小论文),每篇小论文的字数在3千字左右,再由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本书选取的每一部(篇)经典名著的精读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得。学生写出自己的研读心得,可以启发朋辈
王运熙先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达半个多世纪,本书是他多年治学与教学的经验总结,目的在于指导对古典文学有意深造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使他们打好扎实的基础,具有学习、研究古典文学的独立工作能力。全书内容按性质分为六辑,它们是:一,学习、研究、撰述方法概论;二,研究情况和体会;三,关于古代散文;四,关于古代文论;五,总集专书
《重庆文学蓝皮书(2022—2024)》对重庆市第五次作代会以来各文学门类(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文学翻译、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文学成果转化、科幻文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综述,准确地反映了重庆文学全貌和发展趋势。综述部分本着理性、客观、务实的原则,围绕重庆文学作品的创作生产
教材,本书从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根基的现状出发,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书采取根据内容和特色灵活分组的方式,分八个单元主题,选文经典,题材广泛,注重突出新颖性、丰富性、实用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学类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文学爱好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文学读物。
本书聚焦清代前中期这一传统学术体系的集成期,将“古文”视为一个“语言-知识共同体”,探讨古文读写与古典知识传承之间的血脉联系:一方面,基于科举、书院等制度而展开的古文教育,形塑了读书人阅读古书之视野,亦为其知识边界的拓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再生产的具体途径,古文的笔法锤炼、文体经营乃至结集体例,皆润物无声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