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德国医生保罗·阿思密的后人根据阿思密在中国期间拍摄的照片资料和报告、日记等文字材料整理、编写而成。 保罗·阿思密于1900年首次来到中国,并进行了一次从北到南穿越中国的旅行。1906年他又来到中国,乘船逆行长江到达重庆,开办了重庆第一家德国现代医院大德普西医院。后来与中国女子结婚,彻底
巴尔扎克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巴尔扎克研究文集》主要着眼于近两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巴尔扎克专业学术研究,根据中国巴尔扎克研究的情况,选择了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以及较新的、尚未有中文译文的论文。这些论文来自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出自巴尔贝里斯、普鲁斯特、布托尔、茨威格、费定等著名作
\"二战初期,法军的迅速溃败成为一代法国人的噩梦和创痛。作为战争亲历者以及最终葬身于战火的抵抗者,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怀着满腔义愤”记录下了其在前线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于战事发展的细致观察。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战争中法国最高司令部的一个个人物,以及前线信息的断裂与行动的迟滞,以史家的敏锐洞察力,深刻反思
探秘文学巨匠契诃夫的心灵独白:我希望我的生命是奔跑,是流淌,而非爬行。 收录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于1876年至1904年近30年间的珍贵书信250多篇。 毒舌又幽默的男人:我不打算结婚。我想变成略微秃顶的老头儿,独自坐在漂亮书房的大桌子后面…… 囊中羞涩的作家:我希望到了春天能赚一大笔钱。
“赛先生阅读”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赛先生”共同打造的原创科普书系,围绕科学家传记、科技前沿、科学新知等领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阅读服务。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一生,解释了巴斯德所开展的研究演变的内在科学逻辑,并对巴斯德的非议作出了解读。
这是一本关于世界著名舞蹈家马修·伯恩的采访式传记,舞蹈评论家阿拉斯泰尔·麦考利花费很长时间才完成这次采访。马修·伯恩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最成功的编舞和导演。他创编过世界上演出时间最久的芭蕾舞剧,曾五次获得奥利弗奖,是唯一同时获得托尼奖最佳编舞奖和最佳导演奖的人。在这本书中,两人探讨了马修·伯恩的成长经历、训练方式,以及
出生后6天,她成为苏格兰女王。 17岁,她成为法国王后。 19岁回苏格兰亲政,她的权力己达到顶峰。 25岁,她被废黜,她参加过两个丈夫的婚礼,也同样失去了两个王国。 45岁时,她达到悲剧的终点,成为历史上第yi个被判决送上断头台的国王。 她在临终前说:我的结束就是我的开始。 她就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本书首次披露了两个与中国渊源甚深的家族留下的大量原始资料。这一资料体系时间跨度长,连续性好,所含内容类型丰富,涉及地域广泛,是全球视域中近现代中国革命与社会发展历程的绝佳呈现,也是进一步学术研究的坚实基础。本书编者经过十余年的探访、发掘、研究,并对家族成员进行口述访谈,已经汇集约1.1万页文字类资料和约4000张图像资
本书收录的是诺奖作家阿尔贝加缪和他的情人玛丽亚卡萨雷斯于1944-1960之间的书信往来。两人于1944年6月首次相遇后不久便坠入爱河,此后便开始了书信往来。在这些书信中,加缪向自己的爱人倾诉了他真实的情感,他关于爱情的想象,以及他的生活随想、哲学思考、写作时的心路历程等。这些数量庞大的书信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更为立体、更
哀歌始于一九一二年(在杜伊诺),后来在西班牙和巴黎续写了一些片断,直到一九一四年;战争完全中断了我这项最为浩大的工作;及至一九二二年,我才敢于(在此)重新恢复工作,可是在几首新的哀歌开始及其结束之前,短短几天时间,另一个急如风暴的使命《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率先完成(不在我的计划之中)。十四行诗出自与《哀歌》同样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