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生态本底差,加之人类活动和资源开发,使黄土高原面临着生态退化的风险。本书基于生态模型、空间分析工具及多源数据融合,对黄土高原1975年以来,尤其是退耕还林前后,泥沙截持、产水服务、水源涵养、NPP固碳、粮食生产等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不同生态系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态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生态统计中的独特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实例,并通过丰富有趣的脚注为读者拓展了统计理论的发展史、名人名家轶事乃至哲学思辨等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统计、生态统计、生物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
本书对会同杉木林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
《生态学实验教程》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生态学实验的本科生指导用书。全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生态学实验内容,第二部分针对目前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编制的可供本科生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生态学实验。 基础性生态学实验课程包括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五个模块,分别设计多个针对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然成为践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研究方向。当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负担超出生态环境客观承载能力和恢复能力时,需要及时用科学的发展方式来保障生态环
本书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重点介绍了生态过程及其调控,同时介绍了现代分子生态学和理论生态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旨在讲解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同时,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通过阐述数学模型在生态学的应用和研究,定量化的展示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变化过程,揭示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以及其稳定性、连续性的变化。该书介绍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在地理、地貌、水文和水动力,以及环境变化、生物变化和生态变化等领域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数学模型建立的背景、数学模型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动植物在任何极端的气候和环境中都能存活并生长下来。海底的火山喷泉里,密集多样的生物群落在黑暗中繁衍生息;红树林中的弹涂鱼,成功过上一半水中一半地面的生活;猫头鹰在极北之地的定居过程中,长出了更厚更白的羽毛;藻类和真菌在高山之巅结成共生体亲密依存……无论在冰盖和苔原,还是在沙漠、深海和火山口处
《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是对生态学史的广泛考察。它以欧美特别是英美生态思想和生态学学科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分析、介绍了生态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各种流派尤其是其中代表人物林奈、吉尔伯特·怀特、达尔文、梭罗以及弗雷德里克·克莱门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尤金·奥德姆的主要思想与观点,相互间的继承关系及其对生态思想和生态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