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的文字,无论置于哪个时代都历久弥新,而其身为哲学家、文学、艺术评论家、左派思想家和译者的多重身分,更让他的作品被各个领域奉为经典之一。本书为德语直译,分为美学理论、语言和历史哲学与文学评论等三个部分,收录了本雅明最具代表性的十篇作品,像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巴黎,一座十九世纪的都城》《译者的任
本书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和他最重要的学生之一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的一本谈话录。这对师徒,一个是声名卓著的解构主义哲学家,另一个未来将成为法国重量级的历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历时三十年的对话就从这里启幕。“从不妥协”的德里达和卢迪内斯库演绎了苏格拉底式的辩难,双方的意见并不总是一致,其间语锋犀利、观点挑激,思想火
《青年黑格尔》由格奥尔格·卢卡奇于1938年完成,1948年在苏黎士出版,是卢卡奇转向马克思主义成熟期之后,以马克思的思想和方法论为指导原则写成的黑格尔研究的经典之作。本书分为以下四个章节:“青年黑格尔的共和主义时期(伯尔尼1793—1796年)”“黑格尔社会观的危机与其辩证方法的开端(法兰克福1797—1800年)”
本书为学术专著。卢卡奇·格奥尔格(1885—1971),匈牙利人,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体裁(Genre)也称文体,既是文学创作的类型,是主体表达的方式,也是主体间交流的形式。作为形式,体裁本身既是对创作及其内容的表达,也是联系接受者的媒介。在卢卡奇美学思想中,形式在本质上是一个本体
本书主要描写了法国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有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对人类文明最主要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另一个是法国的启蒙运动。由于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遗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可能就是马克思所说:“使他认识到自己是人。”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在国家政治制度方
《简读培根》不仅仅是一本对培根生平的简单勾勒的书,更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思想剖析著作。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通往17世纪思想巨擘内心深处的大门。通过这本书,读者将如同亲历者般,目睹培根在历史长河中的起伏与挣扎,见证他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用智慧的火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斯温伯恩为当代英国著名宗教哲学家,牛津大学教授,英国科学院院士。他自觉承担起一个自然神学家的使命,用现代科学知识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严密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本书抽丝剥缕、严密而详细地讲述了斯温伯恩关于基督教文化的解读,比如上帝是全能的,但不能做逻辑上不可能的事情。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
本书是中文世界最为人熟知的福柯作品。 罗兰·巴尔特说,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
本书是法国存在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第二本《形上日记》,记录他对于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赛尔应召入伍,由于体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红十字会做寻找失踪官兵的工作,在这里,他每天见到的都是前来询问丈夫、儿子下落的妇女。马赛尔在她们的脸上看到了强烈的痛苦和焦虑,这一体验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令他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