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巴尔干联合思想与实践的专著,也是作者第一部专著《巴尔干地区合作与欧洲一体化》的“溯源之作”。作者从巴尔干联合和南斯拉夫联合两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巴尔干人追求联合的思想史与实践史,时段从法国大革命结束延至二战结束前后的一个半世纪,主体涵盖革命民主人士、社会民主党人、共产党人以及以知识分子和二轨活动家等
1871年诞生的德意志帝国只有48年历史,却孕育出了现代德国,并使其侧身欧洲乃至世界强国之列,欧洲历史格局由此被改变并延续到今日。19世纪初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培育起的德意志民族之魂,在这半个世纪中生根发芽,从建国之初各邦彼此独立的状态到“一战”爆发时的“全民保卫德意志”,民族精神在德意志人民的历史与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
本书是一部解读近代早期欧洲扩张的通俗历史作品。作者杰森·沙曼仔细考察了近代早期欧洲人在美洲、非洲和亚洲扩张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新颖独到的观点:在1750年之前,欧洲人的扩张之所以能成功有多种因素,先进的军事技术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巧妙的外交策略,完善的后勤保障和财政支持,与东方帝国在海洋贸易上的互补需求等,所起到的作用可
本书讲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著名的失败,短短六周时间,一个拥有强大陆军的国家便沦为纳粹的附庸。这次战败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格局,使法国至今仍然笼罩在耻辱的阴影之中。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展现了身处战争中的法国社会全景,并真实地告诉人
本书聚焦欧洲族群发展的决定性时期大迁徙时代,揭示了古典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
从西西里岛望向地中海,将意大利置于欧洲历史变迁与世界交流融合中,梳理整合从罗马帝国时代至近现代意大利向民主国家转型的过程。 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
本书聚焦战国与希腊时期的政治,作者以极其敏锐的眼光、缜密的分析,从学理上探寻中西文明之源,对中西政治文明进行比较,论证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对自由优先与秩序优先的分歧,不应成为中西文明交流的障碍,反而应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基础;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断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续发
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与中国黑龙江省隔江相望,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人文等领域与我国沿边省区有着务实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边境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分九个章节,对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概况进行描述,内容涵盖自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工农业发展、政治制度等方面。在介绍人文历史基本情况
在法兰西和德意志之前,墨洛温王朝长久以来一直被罗马帝国和加洛林王朝的辉煌淹没,但实际上,它一直在暗处发着幽微的光。或许墨洛温王朝以及流转其中的创建与变革,才是现代欧洲的真正起源?帕特里克·J.格里试图打破主导现代学术的历史学、民族志和社会学学科的传统观点,跳出罗马的分类标准,退回到蛮族世界,深入法兰克王国最初的时期——
本书以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为时间轴,详细解读了革命爆发前法兰西王国严重的社会矛盾、尖锐的思想割裂、激烈的等级对立,革命爆发后保王派与革命派的殊死斗争、暴民运动对王权和社会秩序的冲击、《人权宣言》通过导致革命目标的巨大分歧,以及革命结束时的王室妥协、民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