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古代文献及当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景式地展示了以苏轼为主角的“乌台诗案”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公案全貌,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对记录“乌台诗案”的版本、案件过程、涉案诗文、结案文书、办理案件者、狱外救援、被贬黄州、案件起因等进行了探究,对“乌台诗案”、苏轼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元素已浸透在国人的血液中。本书依循中国诗歌史的时间线,以通俗而简明的语言和诗歌鉴赏的笔法,将《诗经》之雏凤始飞、楚辞之浪漫、汉乐府之返璞归真、魏晋南北朝之古风劲吹、唐诗鼎盛之百卉千葩、宋诗继起之再度繁荣、明清诗歌之徘徊不前,乃至近现代诗歌之跌宕起伏娓娓道来,并从不同时期的诗歌发展流变中凝练出一种“采
《唐诗三百首鉴赏》采用的是清代文学家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篇目、排序一概未动,翻译内容是本书的重点。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书稿还增加了诗人简介、对原作思想与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评析的说明以及词语典故的注释。本书由余娥编著,各部分翻译内容在规范处理的同时又在风格上有所差异,有的译作在诗行乃至用韵上尽可能贴近
本辑共收录日本所藏戏曲文献,如传奇、杂剧、曲选,共23种,具体内容如下。《雍熙乐府》《伍伦全备记》《五伦全备谚解》《拜月亭记》《玉簪记》致远堂刊本(宫内厅书陵部藏),独深居刊本《玉茗堂四梦》,怀德堂刊本《牡丹亭》,《升平策乐府》,《后雷峰塔》(一名《称心缘》),《雷峰塔传奇》续书,《升平宝筏》(乾隆四色精抄本)孤本,《
本书是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刘三姐形象进行研究的专著。除绪论和余论外,全书分为四章,主要论述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化构形、原型流变、层累性建构以及市场经济语境中的刘三姐形象等。本书借助现代符号学理论与方法,对作为神话的刘三姐向作为民间信仰的“歌仙”刘三姐的嬗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意义的建构策略和意识形态观念的转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雪域文化与当代文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藏地汉语长篇小说热、自观者的在地言说、他观者的边地想象、人性之真:净土上的找寻、宗教之善:雪域高原的精魂、生态之美:人类家园的守护、一个主题两种表达:汉藏作家的互异阐释。
本书是基于中国学者视角对美国“垮掉派”诗歌与中国“第三代”诗歌进行后现代性比较研究的专著。全书共有六章。第一章“‘垮掉派’诗歌与‘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研究综述”是文献综述部分。第二章“‘垮掉派’诗歌与‘第三代’诗歌后现代性转向及其语境分析”梳理了“垮掉派”诗歌与“第三代”诗歌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社会背景。第三章“影响与接受
《宛敏灏唐宋词论集》为词学研究大家宛敏灏先生的论文集,以宋词研究尤其是安徽籍词人张孝祥、吴潜等人的成果影响最著。宛敏灏(1906—1994)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辈教授,词学研究大家。本书稿收录宛敏灏先生22篇论文,大体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唐宋词史研究,二是张孝祥、吴潜等宋代皖籍词人传记、年谱、词作研究,三是有关词学的基
古诗词承载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本书共分为九篇,分别为山水田园篇、思亲怀乡篇、赠友送别篇、爱情悼亡篇、边塞军旅篇、贬谪宦游篇、人生哲理篇、咏物言志篇和借古咏怀篇。本书收录了近百篇经典古诗词,并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语言鉴赏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解析,旨在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掌握其创作方法,进而积
本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研究员张庆善关于红学研究的文集,大部分文章都公开发表和出版。全书包括三个部分和附录。第一部分红学基础,主要为参与红学基础工程所写的文字,包括资料、校读、注释、辞典等。第二部分红楼文心,是我对《红楼梦》作品文学研究的一个缩影。第三部分感念师友,字数不多,分量不轻。附录为过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