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i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近百年间的历史风云,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其中经典段落《三顾茅庐》选入部编教材。本书文前有导读,点明情节主旨;文中有注释,解答音义疑问;文后有习题,辅助语文学习。本书图文并茂,并附录《三国志》部分内容。阅读本书,学生理解人
青柯亭刻本是《聊斋志异》的个刻本。之后不仅出现了众多重刻本,如上洋李时宪刻本、杭州油局桥陈氏刻本等,而且后世通行的注本、评点本、图咏本等皆以青柯亭刻本为底本。 作为《〈聊斋志异〉珍本丛刊》的开局之作,天津图书馆藏本首次灰度影印,本书原为著名学者王利器所藏,与上海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博物馆等藏本在篇目、卷首
本书是纪昀晚年的“消闲”之作。全书共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计四百余篇文言志怪小说,思想含蕴深刻,文化意蕴丰富,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与腐朽。《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的典范之作,对推进清代文言小说创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书共四章,即名侦探、本格派、社会派、悬疑派。作者查考《包公案》《蓝公案》《清稗类钞》《阅微草堂笔记》等诸多古代小说笔记,选择了从唐朝到晚清的32篇疑案,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并糅合史学、考古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诸多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力图为读者还原历史真相。第二册延续第一册风格,精选脍炙人口
《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近三百年间的人物故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各个方面,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
重庆酉阳县小酉山下有石窟,荟萃古书千卷,秦末战乱,有人在此避祸读书,后世遂借酉阳逸典谓藏书多而奇。晚唐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所记,同样繁杂而奇崛,仿佛是遍阅神秘的酉山藏书后所做的笔录,此为酉阳杂俎之由来。 《酉阳杂俎》三十卷兼收并蓄,囊括天地,万花筒般映射着大唐江山表里。从威肃的朝堂到熙攘的市井,从沙场铁血到深闺柔情
小说名为《春秋列国志传》,凡114节,实际上从文王被囚武王伐纣开始,一直写到战国结束六国归秦。前10节主要写伐纣,11至18节简写西周大事,19节起才真正进入东周列国时代。小说语言半文半白,不雅不俗,比较粗疏,情节也极为简单,史实的错误较多,作为小说又不甚生动,因此不太流传。冯梦龙后来据此重编了《新列国志》,又经清蔡元
又名《台湾外纪》《台湾外志》,作者江日昇为南明将领之子,此书以介于史书和章回小说之间的体裁,描述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塽家族发展的事迹。由于明郑家族的史料稀少,本书虽有小说性质,但内容系江日昇之父口传,写作初衷是“闽人说闽事,以应纂修国史者采择焉”,填补了许多史料未载的空白,故成为学术上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记事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