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剖析,探讨其与现代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寻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生长点和价值体现。本书将从多个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包括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价值体系等方面,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传统文化图景。同时,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面临着逆全球化、狭隘民族主义、地缘政治等外在威胁,又经历着
宋朝至元朝这段历史,跨越了从公元960年至1368年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本书为读者介绍了宋元时期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帮助读者由浅入深地了解历史。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以经济、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著称,如商品经济活跃、宋词繁荣、科技发展等。然而,宋朝也经历了多次外患,最终为元朝所灭。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
本书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学术著作,主要探讨如何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发展。本书阐述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概念,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原则,针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在最后,本书提出了一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
申小学生中外名著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本书以娓娓道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特质,透过文字中的故事、文化中的故事、实践中的故事,生动阐发6句话的丰富内涵,希望籍此讲清楚中
六分仪,又叫纪限仪,主要用来测定60以内任意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康熙十二年(1673),时任钦天监监正、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设计,结合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铸造,陈设于京城观象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它连同其他4件天文仪器被德军劫至柏林。直到一战结束,《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败的德
中国文化史观
本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经略贯穿了从三皇五帝至隋末的历史,并融入中国传统哲学的解读。主要内容撰写以《纲鉴易知录》为纲纪,以《资治通鉴》为辅助,而诸多人物生平、家族兴衰等历史细节又参阅《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全书重在品察个人安身立命与家国兴衰之理。
为历史上从未中断过的轴心文明,在历史的延长线上,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不是静止的,而是向前涌动发展的,中华文明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在不同时代续写着崭新的思想篇章。胸怀天下、四海为家,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理想与抱负,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浪漫愿景,它代表着中国思想的开放心灵和自信胸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我们在天人关系与
《国际汉学译丛》是《国际汉学》刊物的姊妹刊,来稿原本全部是投给《国际汉学》杂志的稿件。国际汉学类的译文一直是国际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国际汉学译丛》第4辑收录作品包括:《天子之孝》《论近世中国文人之治史》《17-18世纪在中国的欧洲耶稣会士和中文书籍》《龙华民及其》《早期中国笑修辞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