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帖为适合初学者学习和描摹的硬笔楷书字帖,针对处于习字时期的学生及想要提高自己书写能力的成人群体,文字内容为飞花令。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包含诗词名句。本字帖采用“春”这一意象作为主要题目,选取题目字及与之相关的“日”“花”“绿”“园”“柳”字的飞花令诗词作为内容。在古典诗词佳作中临摹好字,积累飞
《飞花令里写诗词·秋》是由庞中华老师正楷书写,收录以“秋”“红”“叶”“散”“愁”“孤”“凉”“夕”等八个符合秋天意象的字作为的飞花令行令关键字的105首诗词,附有蒙纸以供读者临摹。其中每一个关键字按照其在诗词中出现的位置顺序,进行从第一到第七字出现的完整循环。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中读者们临摹好字,
本册《杨沂孙篆书两种》,内容分别为《淮南子?主术训》四屏、《仲长公理乐志论》四屏。 《淮南子?主术训》四屏作于1871年,每屏幅近八尺,共三百余篆字,字幅大而运笔精。《仲长公理乐志论》四屏作于1877年,每屏幅为三尺,为杨沂孙小字篆书。此二者皆为杨沂孙晚年成熟作品。当代书法学习者,篆书皆以吴让之为本,千人一面,使此杨
《曹全碑》全称为《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碑主曹全,字景完,曾任郃阳令。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明万历初年在郃阳(今陕西合阳县)萃里村出土。1956年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碑高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碑阳共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刻名五列,五十三行
以《千字文》为内容作书始于梁武帝时代。梁武帝酷好王羲之书法,搜集了不少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命殷铁石摹出不重复的一千个字,叫文学侍从周兴嗣将它编成韵文,后来成了学子识字习书的课本。本书为宋徽宗以瘦金体写出的《千字文》。原帖纵31.2cm,横323.2cm,书于崇宁三年(1104)。书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
本书为《石门颂》原碑及何绍基临本的书法临摹字帖。《石门颂》全称为《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是东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歌颂了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
赵之谦(1829—1884),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是篆刻界的一个大家,为六百年来抚印者开一门户,在篆刻的印面部分及边款上都有过人之处。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赵之谦篆刻及其边款》以赵之谦的篆刻作品
王福厂(1879——1960),字维季,号福厂,现代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王福厂名褆初名寿祺,七十岁后自号持默老人。他因喜收集印章,自称印备,室名麋研斋。福厂工书,凡钟鼎、籀隶无不能。清末与丁仁等创设西泠印社。民国初年到京,他任印铸局技正,后至沪鬻字治印自给,解放后为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王福庵书说文部目》《王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200种之间,基本涵盖靠前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10-12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
《翁志飞实临解析九成宫碑》是翁志飞先生先对《九成宫碑》本身做的一个简明扼要的讲解,其次“执笔方法”、“《九成宫碑》的笔法(包括“起笔方法”、“行笔之法”以及“收笔方法”)”、“楷书的用墨方法”等做了深入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