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论述绿色生产的专著,《绿色生产》的研究对象必然是绿色生产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制。也就是说,作为一部理论专著,《绿色生产》只揭示绿色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而不涉及绿色生产的具体实施过程,后者是由生产组织者与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的。《绿色生产》虽然以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为中心,但并不是完全狭义的生产,而是与整个系统
本书收集了戈登·塔洛克的52篇论文,其中少量论文是与他人合著的。这些论文按照主题,被分为十一部分:起源、多数决问题、需求显示过程、寻租、再分配政治学、官僚体制、社会的两难困境、社会成本问题、法与经济学、生物经济学、在公共利益之中。塔洛克的论文数量繁多,在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思想,但是,和任何公共选择论者一样,有一条线索
黄贤金主编的《循环经济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从循环经济绪论、理论与方法、部门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应用以及循环经济伦理及政策等方面介绍了循环经济学内容体系。绪论部分着重阐述了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学科体系;理论与方法部分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物质代谢、循环经济产业链、仿真模型、原生资源开
杨蕴丽、乌日陶克套胡、刘涛编*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以建构主义和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该书在梳理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各科教材体系演进特点,评价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与挑战,重点研究某一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或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用型教学方法体系。纵观全书,作者对“思维脉络图”教学法、
本书从经济学基本问题与主要经济理论、需求与供给、效用论与厂商生产理论、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总需求与总供给决定模型、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进行了系统阐述。书中每章均设置习题与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
郝寿义、安虎森编*的《区域经济学(第3版)》仍保留了前两版体系结构:一是区域的结构功能。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集聚,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二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问题。区域一旦形成,就开始其生命史,其生命史的主线应该是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任何过程都围绕这一主线而互相联系着。三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颁布,经济转型的步伐将加快,旨在做强社保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尤以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为迫切。养老金制度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对其的探索和实践已有数十年,既反映了与各国自身经济社会条件相关的问题,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比如公平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因此,世界各国的做法,都值得我们细心思
2016年即将到来,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将步入第三个年头。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保增长、促改革”,回答“中国的崛起能否继续”的全球提问,恐怕更重要的是弄清状况,找对根源,走对方向,才能走好转型之路。许多经济学家们的老生常谈,其实都是常识,背离常识、经验、比较分析,自以为可以独创一套,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本辑《比较》围绕三
本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不坏的经济体制。一个真正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处在缺乏规则和过分管制之间的某个适当尺度,这个中间地带并不宽裕,所以最佳形式的资本主义是非常不稳定的,很容易退化成既得利益集团所统治、拥有和享受的制度。既得利益集团,即资本家们,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免受竞争威胁,常常成为资
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潮流,中国的崛起也已成为客观现实。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中国才实现了高速发展。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对世界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对中国乃至更多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探索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要素集聚的体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