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总录38 淮北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本书为第七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曁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2018年8月)的会议论文结集,与会学者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和日本,共收入邬可晶、户内俊介、赵鹏、邓佩玲、石继承等当今较为活跃的中日青年学者论文23篇。论文围绕古文字、语言文字、历史学、思想史、考古学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不仅呈现了出土文献领域的前沿动态,也反映了出
上海福泉山遗址的发现,极大推动了上海地区史前考古的进展,完善了上海自马家浜文化到马桥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福泉山墓葬和大量随葬品的出土,丰富了上海地区史前文化的物质内涵。但之前对于福泉山遗址的介绍,偏重于考古学方面,致使这一重要发现还不为大众所知。本书即以普通读者为对象,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将遗址发现的过程、遗址的重要性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三方共同合作,编纂出版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25)》为201
本书是《出土文献》系列辑刊的第十五辑,内容择选了出土文献领域的新学术研究成果,共包含甲骨、金文、战国简、秦汉简及其他重要学术文章共39篇,其中甲骨论文5篇、金文论文7篇、战国简论文15篇、秦汉简论文11篇及书评1篇,代表了出土文献研究动态前沿。
本书精选了历代敦煌莫高窟具有代表性的图案作品四百三十三幅,内容包括敦煌图案概说、平棊图案、人字披图案、藻井图案、华盖图案、龛楣图案、背光图案、边饰图案、其他图案及图案构图等,装饰内容多为代表吉祥的莲花、卷草、宝相花、联珠纹等,这些图案都是根据时代和内容的需要,在统一风格下进行的装饰设计,形式多样,生动传神,具有浓厚的装
本文集共选21篇文章。第一部分是考古发掘与调查。第二部分是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发言。文集包括作者的教学札记以及调查发掘资料,还有作者对诸考古学文化及古代物质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涵盖田野考古理论与方法、新石器考古、夏商周考古、民族学及岩画学。文集
本书是关于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与综合研究的集成之作。除了诸多重大考古发现外,二里头遗址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界科技考古各“兵种”介入研究最多的。本书的成果综述涵盖众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最新收获,内容涉及年代学、自然环境特征、人类体质特征、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以及生产行为特征等诸多方面。
本书选编了有关华胥伏羲女娲的文献记载近三十篇经典文章。其中既包括史学大师蒙文通《古族甄微》、徐中舒《论巴蜀文化》、闻一多《伏羲考》、顾颉刚《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袁珂《中国神话传说》等名家名篇,也包括有著名史学家李绍民、林向、谭继和的《巴蜀考古论集》及当代史学专家何一民、范瑛、邱述学、唐飞、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