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又译为《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及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故事集,在西方被称为《阿拉伯之夜》。它被公认为是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高尔基称它是世界民间文学宏伟巨著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全书结构奇巧,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故事群。瑰丽奇幻的浪漫主义手法、变幻莫测的传奇情节,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神秘、奇异和独特。无
《开掘真相3》是语文出版社策划的《开掘真相》系列的第三本,这是一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版的深度新闻报道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了从2013年—2014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不但呈现了新闻事件的事实本身,而且还展示了记者采访报道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一部浮世万象的纵深映射,也是一卷时代变迁的历史底稿,更是一种新闻
《梨园客李滨声》是一本以李滨声学戏唱戏画戏经历为导线的传记文学,其间穿插了历史事件、民俗文化、名人轶事和丰富的京剧艺术内容,使其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又具备一定的史料性。《梨园客李滨声》的亮点之一是作者在写作中穿插了“说俗解戏”的篇章,于是民俗文化与京剧介绍即随着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醒目地跃然纸上;亮点二是选配了李滨声先生
《漂流记》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屠岸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编辑。《漂流记》是作者13至15岁时创作,记录了1937年至1938年间随全家逃难的经过。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于文中,用精道、凝练的笔触;略带孩子气但不失感染力的语言;使人宛若身临其境的纪实手法,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那段逃难的岁月;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独特记忆;
《红色的起点》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
他任民办教师,从全市2000多名民办教师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师范学校;任高中历史教师,学生高考人平均分年年列全地区第一名;任高三班主任,一个班上省线人数比同地区其他三个县的文科上省线总和还多一人;任高三年级组长,学校升学人数由上年的96人猛增至184人,在全地区遥遥领先;任温州一所高中校长,仅五年就把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
《上海,不能抹去的记忆》是《解放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许云倩根据该报副刊《朝花》所发表的文章组稿、编辑而成。上海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并影响全国,同时,又作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迅速地成为国际大都市。短短几百年的时间,上海滩发生了太多风起云涌可歌可泣的故
几千年来,我们祖先世世代代探索海洋的秘密,从朴素、幼稚的自然崇拜,一步步走向认识大海、开发海洋的大道。科学并非秉古人之烛,而是人类经过观察实践,在无极的时空中道出了永恒的独语。《浪里也风流:我的海洋历程》概略地描述了笔者侍茂崇从1955年投身海洋到2008年50余年间从事海洋调查一线工作的半个世纪的海洋历程,内容涉及诸
《牛津的夏天2:海德里道28号》是作者继2013年初《牛津的夏天》出版后,第二部记录中国留学生在牛津大学、牛津城里的学习和生活点滴、人生意趣、异域风情的纪实作品。第一部中那些留学生、访问学者、华裔移民以及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倒不曾相识,却在风情万种的牛津相聚,在这古老而摩登的牛津城里,制造着妙趣横生又惹人思索的一连串生活
本书是为了配合大型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开展的“寻找最美节能人”的活动而出版,采访了十名得票最高的“最美节能人”,以十篇报告文学的方式介绍他们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