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钥: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共收录浙江出土印纹陶原始瓷470余件,并湖北盘龙城、叶家山,河南二里头、郑州商城、殷墟、平顶山应国墓地、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地、洛阳北窑西周墓地、林校车马坑,陕西张家坡,以及山东前掌大等出土印纹陶原始瓷100件,近1000余幅照片,用简洁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展现了夏商周时期印纹陶和原始瓷的
青海彩陶是我国彩陶史上为繁盛、绚烂的一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彩陶,共同构成了青海漫长、丰富的彩陶发展史。青海彩陶由中原彩陶文化孕育而来,在早期移民与当地土著的共同作用下,青海成为彩陶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青海彩陶研究》通过整合近百年
《创新与启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对赣南地区各市、县的革命文物遗迹的保存状况、保护情况及开发利用等进行了介绍。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综述篇、模式篇、经验篇和总结篇。模式篇中全面总结了赣南地区革命文物遗迹的价值及资源分布状况、保护利用背景、保护理念及做法等。模式篇将赣南地区革命文物遗迹的保护经验总结为
本书精选陕西境内出土的100件(组)青铜器,以史话的形式介绍其重大背景和重要意义。围绕青铜器的发现、发掘、流传、收藏和研究的过程,重点讲述青铜器背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揭示器物的特点特征、历史地位、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陕西的青铜重器。
《又见红山》是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走向文明——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的展览图录,展品主要为红山文化牛河梁、凌家滩等遗址出土文物,包括玉猪龙、陶女神像等重要文物。《又见红山》文字约4万字,图片260余幅,包括展品、展品相关遗址及文化介绍等,兼具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双墙对话: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汉英对照)》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英格兰遗产委员会于2018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合作举办研讨会的成果。此次研讨会是哈德良长城和中国长城首度开启广泛对话和合作的标志。之前的2017年2月,英国文化协会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织中英文化遗产高级别对话,对请中首度提议举办哈
元上都遗址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考古新视野》对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仿木构砖室墓进行了综合研究,涵盖丧葬艺术的不同层面:既考察了墓葬营建的工艺、流程,同时也分析了墓内主要的图像题材及其布局原则,以及每类题材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发展到对整个墓室的解读。 “空间”是《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考古新视野》尝试讨论的重要
本书为庆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而编著。全面综述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四十年以来,浙江省所开展的文物考古研究成果,共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墓葬考古、宋元明考古、瓷窑址考古和科技考古。是一本了解浙江省所发展历程的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有较
《走近五帝时代》是关于五帝时代考古方面的文集,共收录20篇文章,分概论、五帝时代的战争“三部曲”、五帝时代的族属与文化、五帝时代的交互关系、夏商周的起源、总论等六个部分。是在《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一书的基础上,删去《王湾三期文化研究》《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一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