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写,涉及范围主要是儒家典籍与儒家思想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专人(生平交游著述考)、专书(目录版本流传考)、专题和文献整理研究、书评以及有关的学术动态等。本辑收录相关文章17篇,附录附有已出版160册《儒藏》精华编书目。
本书是关于中国古代宗教与伦理观念研究的名著。作者把中国前轴心时代的文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中计较考察,并且广泛地吸取了世界学术的研究成果,交叉使用人类学、宗教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法,对夏商周时代的宗教与伦理观念作了综合性的思想史研究。由此提出一系列独到创新的观念、看法和解释框架,创造性地阐释了古代中国思想的特征和发
作为一部“春秋思想史”,全书通过对前孔子时代的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具体研究,阐明了春秋时代的文化与西周文化在精神气质上的连续性,具体体现了春秋时代精神生活的变化和文化各个领域的生动发展,并呈现出儒家思想及整个灿烂的先秦哲学发生的文化前提与环境。本书交叉运用了宗教学、神话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
本书是《论语通解(一)》(精装)、《论语通解(二)》(精装)、《道德经通解》(精装)、《管子选讲》(精装)和《黄帝内经选讲》(精装)的盒装本。
本书内容包括作者第十四讲至二十四将的内容。作者通过自己对《论语》经典著作的深刻地理解和切身地体悟,结合当前读者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进行了通俗地讲解和阐释。
《先秦儒家的人才思想与当代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教育学术文丛》从人才的价值、人才的标准、人才的选拔、人才的任用、人才的流动等层面,系统梳理了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先哲的人才思想,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先秦儒家人才思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我国当代人才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了先秦儒家人才思想对我国当代人
介绍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影响,重点在先秦孔孟思想至宋明理学的儒家精神传统。著者:李翔海,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
虽然儒释之间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求道是他们的共同使命。而从原始儒家特别是心学一系来看,安心是他们的重要方法,而这个方法在禅宗则是贯穿始终的不二法门,只是方法在中间有所变化。在楞伽师那里本以静坐开始,从四祖到六祖发生重大转变,觉悟自定成了重要的力量,但是安心则一。河北地域禅门既有禅宗中独树一帜、大开门户的大师,也有儒
焦循晚年重要学术著作。焦氏认为《孟子》一书阐发易学的通变神化之道及易学感而遂通之性,遂以疏解赵岐章句为主,博采经史传注,参考清初顾炎武、毛奇龄、王引之等有关《孟子》六十余家,稽考编撰而成。阮元称该书多下己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