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大书”,立意之新、布局之妙、琢句之精、安字之巧,诗句的深意,“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作者王博从红楼的布局、立意、诗句、用字等方面来细读红楼,讲解《红楼》这部“情书”与“悟书”。十二钗,不仅仅是十二位美好的女子,而是十二种现实的或可能的生活方式的象征,“所谓十二金钗者,乃作者取以代表世
罗孚的写作,一直与诗相伴。少年时就开始写诗,喜爱黄仲则、龚自珍、苏曼殊、周作人等人的诗,后来办报时和柳亚子、艾青等人有过“诗交”。在北京期间,他说:“我的北京的十年是诗的日子,不是日子过得像诗,而是颇有闲暇读诗。因此读了一些诗集,也想方设法读了一些还没有形成集子的当代人的诗。”从此他开始了“诗话”的写作,评介“新文艺家
本书以《西游记》为例,对文学名著跨文化影像改编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化性、产业性等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论述。本书总结了中国文学名著跨文化影像改编的过程,提出了对中国古典文化海外传播的建议,期望能以一斑窥全豹,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所启示。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收录现当代名家散文300余篇,上起新文学发轫的五四时期,下迄新世纪,逐篇配以专家学者撰写的鉴赏文章。此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广受读者欢迎。此次“新一版”增收了新世纪以来近二十年间涌现的一批优秀散文作家及其作品(如木心、刘亮程、李娟、龙应台、周晓枫、舒婷、迟子建等)。现代散文的发展至今已逾百年。抚今追昔,
本书为《中华诗词研究》由中华诗词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由“诗学建构”“诗史扫描”“报刊诗词”“诗教纵横”“中外交流”五大栏目组成,共21篇文章,从研究与创作两个视域贯通古今,涉及中外。本书对中华诗词进行整体审视,探讨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对引导和促进当代诗词创作与评论的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是情节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诗、词、曲、赋、歌谣、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用十二支曲中的“终不忘”“恨相遇”“惜落花”“叹无常”“聪明累”“好事终”“终身误”“观世事”“感聚散”作为章节名,对每篇文字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包括精确严谨的文字诠释、真实可信的背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宋词赏析作品,精心选取了宋时五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其中“一曲新词酒一杯”的“宰相词人”晏殊,“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以及“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红杏尚书”宋祁,是本书写作的重点。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宋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并融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独到见解,读来
《“天人合一”生态智慧下的唐诗宋词英译研究》以东方智慧“天人合一”认识样式重构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重点对其翻译方法——三维转换翻译法作出了合一整体性的诠释,并结合古诗词的翻译特点,运用其核心理念对古诗词英译经典作品进行详细阐述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构建具有华夏知性体系的话语形态和认识范式,以传扬中国经典文学之美、提升我
《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增订本)是一本由米舒博士曹正文撰写的金庸人物点评集。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聊聊千余字将金庸笔下的代表人物一一写活。知名画家谢春彦为本书专门绘制了金庸人物图30幅,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对于武侠爱好者来说,是一本好读好看的入门读物。
这是一部有关名著《西游记》的解构之作。想象力天马行空、淋漓挥洒。它揭秘《西游记》的作者之谜,不是众所周知的吴承恩,而更可能是明朝大太监冯保。它揭秘版本之谜,曾经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完全不是大家熟悉的模样,而是另类颠覆性的表现。它揭秘内涵之谜,九九八十一难看似相互独立的故事中,其实有着精确的逻辑衔接,旨在于向世人阐释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