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准确表达中华思想核心概念,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是维护文化主权、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进一步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并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
李淮芝主编的《中国文化经典(大学生通识精品系列教材)》是大学生通识精品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给本科生使用,通过对小说,戏剧、诗歌等代表作品的介绍,解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审美、素养,增加大学生对国学、中国经典文化的热爱。
作者将历史上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以串珠子的方法,重新组织语言,以现代视角讲述故事。书中收录360篇要人、要事和要著浓缩了中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道理,在相对较短的篇幅里展现了中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和功能价值,给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普及性历史读本。 该书秉承中国传统史家治史精神,以浓缩历史精华,独辟
面对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本教材远不能囊括其全貌,但编者仍然希望其能够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特征和精华,希望它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实践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探寻传统文化的门径。就此而言,由过常宝主编的这本教材《高等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单元设置和选文,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指引,我
本书介绍了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文化的特征风貌、内在结构与精神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总体概括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化身,凤是中华民族飞翔的理想,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呈祥,象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统的抟成历程,凝聚着中国文化刚柔相济的力量和阴阳和谐的情韵,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中国文化龙飞凤舞,自强不息。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传奇》以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港口为主线进行展开,详细解读了各个港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从兴起到衰落,婉如一幅历史画卷。言语简单明了,却不乏浓厚的历史气息。书中内容全面,涵盖了政治、经济、交通、造船、港口、宗教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力求贴近史实,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
北京大学为中国之百年名校,师资雄厚,为高等学府。《北大历史讲座》一书收录著名的国学大师胡适、傅斯年、张荫麟、梁启超、吕思勉、孟森、缪凤林、雷海宗、岑仲勉,站在新的高度,用理性的观点阐述历史,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宋、明清、中国近代史,抓住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入木三分、浅显易懂的文笔让后人清晰地了解千百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
《资治通鉴故事/新课标·新阅读》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