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的介绍了重要的基本理论,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本草学代表著作及学术价值等,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57味,按主要功效分别加以介绍。
本书集耿教授治疗咽喉科疾病的独特经验,咽喉科得效方数十首,有方,有加减法,有方解,有歌诀,极为实用,十分难得。
《儿科常见病通治方精义》选取了历代医著中的儿科通治方,以病证为纲,本着吸取精华、注重实效的原则加以归纳整理,力求选方博而不杂,内容简明扼要,方切实用,并邀请深研方剂及临床多年的专家学者分析撰写方解,间或附以验案或临床报道,以备临证参考。
本书是民国时期一所中药专门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教材,由中医名宿杨叔澄编述。全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先述总论、制药通义,然后依次讲述丸药、散药、膏药、丹药、药酒、药露、胶类、药锭的制法,以及成药贮藏法;下编首列生药制法总论,后列火制法、水制法、水火合制法、酒制法、药制法、自然制法以及生药保存法。附录三篇,首先节录了王药雨
本书分两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靖西县的自然地理、人文底蕴、植被与植物资源概况,以及端午药市及交易药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各论部分收载了药市常见交易的476种中草药,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每种中草药的名称(包括药材名、别名、拉丁学名)、所隶属的科名、形态特征、物候、分布、生境及药用功效等,并附有彩色照片。
本书收载的主要是医院药房常用品种,即临床上常用到的品种。按照药物的功效进行分类编排,每种均附有植物彩色写真照片,大部分均附有识别特征放大图。文字描述包括了别名,来源,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性味、功能和主治,单方、验方,现代研究等。《实用中草药图谱(珍藏版)》文字简练、内容丰富,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适合于临
现代中药基础研究与临床
《不知医必要》四卷,清·梁廉夫撰,刊于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梁廉夫,字子材,清代城厢人。梁氏博学多识,多行善事,于行医治病颇有心得。其所著《不知医必要》以验方辑录为主,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卷首简述望闻问切四诊精要,卷一至卷二列内科常见杂病诸方,卷三收录内科杂病及儿科诸症用方,卷四分述妇科和外科方药。每病先
《岭南卫生方》由李璆、张致远原辑,释继洪纂修,凡三卷,主要内容成书于宋元时期,比吴又可《温疫论》早300余年,提出瘴疟与伤寒不同及岭南“草木水泉皆禀恶气,人生其间,元气不固,感而为病,是为之瘴” 的病因说,并主张治疗上必须因地制宜,与《温疫论》有互通之处,但在治法上由于时地差异等原因,而一主苦寒,一主辛温,可以互参
《简便良方》六卷,清·游光斗辑,刊于道光五年(1825)。游氏,亨紫垣,清道光年问人,籍贯安浦县。作者念及穷檐小户,求治维艰,故博采群方,删繁就简,汇成此书。是书以民间单方、验方为主,疾以门分,证以类别,使人一目了然。全书共列病证千余种,囊括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常见病证,每一病证前简述病因机理、病证要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