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阳明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如“致良知”的德育修身,“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家风家训,孝道与诚信,“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的实干精神,“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态思想,“觉民行道”基层治理,“人人思廉、全民崇廉”的廉政氛围。本书充分把握、理解、辨析阳明文化的精华,从修身、齐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一网打尽,书中穿插大量图片,为阅读增添兴趣。
陈献章诗文有《白沙先生诗文》和《白沙子全集》多个刊本,这次整理,取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何九畴编刻《白沙子全集》(香港:白沙文化教育基金会,一九六七年影印本)为底本,之前高简等人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编刻的《白沙子》较为完善,何九畴的祖先何熊祥于明万历四十年(1516)在高简本基础上增加补遗一卷,后出转胜,何九
《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是在作者2011年博士论文《统宗会源——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去年《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作者在修改这篇论文时,经常感觉重游当时的思路,并与那时的《孙夏峰理学思想研究》作者对话。虽然2010年初才开始写作,但之前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差不多从2006年开始反复阅读夏峰著作,并留意夏峰同
罗近溪(1515—1588年),名汝芳,字惟德,祖籍江西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是明代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1483—1541)的三传弟子,泰州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阳明学在中晚明展开的重要环节。本书以“罗近溪哲学思想”为专题研究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史的考察,而是侧重于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罗近溪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
本书为集刊,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王学研究》从第三辑开始在我社出版,这是第十辑。《王学研究》围绕阳明学研究,征集国内外学者的论文,汇集阳明学*研究成果。集刊分5个栏目,分别为:阳明学研究、海外阳明学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阳明后学与学派研究、阳明学史料考论。《王学研究》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且是中国
《传习录全鉴(典藏诵读版)》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明中期以降,传统社会抽绎近代化转型,社会经济商业化萌动,社会失范现象频发,传统农业危机与传统社会危机耦合变异,一并加重明朝统治危机,成化症候形成。救时成为时代主题。丘濬作为明代广东籍(今属海南省)中央高官、儒臣,向以经世救时为己任,以三不可及为时人称道。养民是丘濬经世之根本方略,为民理财是其经世主要途径,同时,他还从政
本书从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出发,考察16世纪的平民儒家学派泰州学派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的思想及实践活动,认为平民可以通过汲取儒学等文化资源,担当农村社会建设的主力。作为乡村建设实践,泰州学派形成家族建设与社会建设两翼,通过创造性转化,活跃在20世纪的各种乡村建设实验中。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强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几百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书选取了《王文成公全书》和《传习录》中的精彩片段,把对王阳明人生智慧的解析与王阳明著作的品读结合起来,引导读者细心体会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