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南怀瑾先生讲解《药师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先生用现代人易于接受的讲述方式,结合自他修习体验,逐句讲解此经。书中逐一分析了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并以实例告诉人们该如何行止,何谓悭贪和我慢等等。
本书由南怀瑾先生在台北十方丛林书院讲述《圆觉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南先生开篇即点出《圆觉经》的“大”和“直接”。“大”,指它涵盖了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是一切大法的总法和总源。“直接”,指此经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在众多佛经中最为直截了当。
禅宗传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教理宗旨、思维方式和修持原则而广泛流传,影响了世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同时经过中华多元文化的熏陶浸润,千百年来,逐渐内化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本书中,南怀瑾先生以禅宗为主干,广论禅学哲思。纵向从禅宗之演变说起,解公案,参机锋,论生死,并对禅宗教理宗旨、传授戒律、修行实践等做了详尽的论述;横向则比较了
本书讲的是从达摩东来到唐代中期,禅宗各位祖师修法得道及衣钵传承的故事。南怀瑾先生著作此书,依据的是《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禅宗史书。这些典籍,一般人不过是当各位高僧的小传读。而南先生读书,不放过一处细节,更重要的,是以文字为依托,参悟、擒拿未曾写出的虚空留白。随时会起疑情,处处都是话头。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是南怀瑾先生在太湖大学堂**次讲座的辑录。南先生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的自修内养之道出发,探讨现代人们所关注的生命科学等问题,并现场解答了一些听众的疑惑。 因南先生一生勤于实证,这次讲座更多的是他个人修习的体验,是“过来人”的“苦心”之作,弥足珍贵。在探寻禅与生命的真相的道路上,孰可为,孰不可
禅宗与道家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本书以佛法之无漏三学戒、定、慧为中心议题,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恩师袁焕仙先生和他本人有关止观、修定、修慧的述作,既有对三学的总的阐述,又有对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的研究与讲解,为学佛者提供了入门的方便。
我国佛教,自汉代输入以来,于教理方面,特别发达;且有潜心冥悟,融合西来之义谛,独自成宗者,如天台、华严是也。至于历史,则数千年来,事实复杂,向无有系统之典籍,可供参考;欲从而研究之,正如暗中索物,不易获得。此其故,由佛教徒缺乏历史观念,在印度已然,我国人亦承受其影响也。虽然,研究教理,若有历史为依据,则所得结果,必益精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