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社会控制理论为核心,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视角,全面考察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湖北实施的历史发展过程。内容包括保甲组织及其嬗变、保甲人员群体构成与人事嬗递、保甲与地方治安、保甲经费与经济职能、保甲组织与地方自治、保甲长与地方社会的紧张关系等方面。
本书是蒋旨昂社区政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特别能反映中国的社区政治研究已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准。作者把乡村确认为一种社区,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功能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乡村的社会与政治。该书于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由中国著名学者瞿世英(菊农)作序。这次特别邀请到中国最懂施坚雅的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作导
在宋代,士人阶层队伍空前膨胀,与之相应,士人阶层女性群体的数量也随之扩大。本书明确界定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概念,从秩序、规范与女性的实际生活入手,按照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广泛考察宋代国家、士人社会、地方乡里以及士人家庭等对女性的规范,系统展现宋代士人阶层女性的生活实然,并从多角度、多层面透视宋代社会秩
流氓是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也是侠客堕落的产物,是社会上暴力性力量的一部分。对流氓来说,传统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一概不具任何约束力。流氓的频繁活动,干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威胁有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局势极不稳定,流氓意识也随之渗透至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在中国历史上,流氓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
本书详细论述了民国初期(1912~1916)袁世凯政府下各行政部门的成立过程、组织架构、人事调整及发展演变,根据需要也涉及晚清政府及袁世凯帝制结束后的相关内容。书中分别对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教育、司法共七个行政部门进行研究,最后对行政各部演变所反映出的民初社会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以往学界对袁世凯统制时期的认识
本书至于具体内容,更是丰富充实,体系性也强,在官吏选任、农桑水利、财政税收、财物管理以及军事、教育、宗教、外交等方面都有一系列规定,并且有所实施,成为我国政治史上颇有特色的内容。在官吏选任中,科举和举官的责任追究制度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反映宋代官僚制度及文官制度的发展,这是由官本位的社会决定的。
本书稿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革命’三论”,分别探讨了中古史语境下的“革命”论退化与汉代政治、思想之转折变迁,魏晋以来的“禅让革命”及其思想背景,十六国北朝的“北族革命”及其影响;第二部分是“制度抉义”,分别探讨了“法律儒家化”与魏晋以来的“制定法运动”;第三部分是“经子发覆”,分别探讨了魏晋以来儒学的发展。最后
本书在简要考察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下监察制度历史沿革及启示的基础上,致力于理顺监察法与宪法、刑事诉讼法和党内法规之间的互动关系,理清监察权、留置权与检察权、侦查权之间的实质内涵,理明域外监察制度的优劣得失,并提出健全中国监察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对监察制度改革与完善问题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书以宋王朝对海南岛的经略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探讨宋王朝对海南岛这一独立地理单元的经略思维以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各项经略政策的实施,并探讨各项政策的成果得失。本书将海南岛的经略放在整个宋王朝边疆经略政策的大背景下,更加强调经略过程中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力求通过研究宋代对海南岛的经略政策、效果和影响,揭示
为庆祝三联书店成立90周年,特辑邹韬奋先生著作四种(《萍踪寄语(初集)》《韬奋漫笔》《小言论选集》《抗战以来》)为《韬奋作品小辑(影印本)》。 四种书均选用三联书店图书馆所藏原版为底本,保留各书从封面到封底的全部内容,影印出版。 《韬奋漫笔》底本选用生活书店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初版本,计130页; 《萍踪寄语(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