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一书分为三个部分二十四章,分别从《诗经》概论、《诗经》艺术和《诗经》鉴赏三个部分全面阐释《诗经》,内容包含恋爱、相思、送别、孝亲、宴饮、咏怀、战争、怨刺等主题。同时对相应的字、词、句进行了注释,并对所选诗歌进行了翻译和点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历史
《文体明辩·诗馀》是明徐师曾编撰《文体明辩》这部文体学著作时列入附录中的一部词谱,是明代继周瑛《词学筌蹄》、张綖《诗馀图谱》之后第三部重要的词谱著作,在谱式设计、词调分数、词体分辨等方面都做出了突破和开拓。原书编成于隆庆四年(1570),约初刻于万历三年、四年(15751576)间,为闽建阳游榕制活字印本
《词鹄》是一部付梓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的稀见大型词谱,采用分体互见的方式列调,制谱理念颇具特色,很多设计为历史上首见、仅见。《词鹄》与清前中期十余种词谱存在交集,既是通连《词律》《钦定词谱》两部名谱的中间环节,也是勾连《选声集》《填词图谱》《红萼轩词牌》等中小型词谱的中心枢纽,有着深厚的学术底蕴。作者侍读学士孙致
明清两代词谱迭出,成为词学领域的专门学问。清代舒梦兰的《白香词谱》自嘉庆年间编刻以来,一直广为流行,于词林沾溉甚多,嗣后的学词者往往由此入门。因其便于初学,是以成为近代以来填词教育的通行教科书,至今仍是倚声填词者的重要工具书。有词学入门第一书、填词家铋读之书、词学之三字经等诸多美誉,声名几与蘅塘退士所选之《唐诗三百首》
本书内容涉及鲁迅、朱自清、卞之琳、冯至、梁宗岱、宗白华、张枣、多多、陈东东、臧棣、西渡、宋琳等十数位现当代优秀诗人的作品或相关话题,有名篇重释和别解,也有对文学史省略的作品和新近诗人写作的阐发。作者追求这样一种批评理想:介绍好的作品或作家;指出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给出对一部作品的一种阅读方式;阐明艺术创
子不语怪、力、乱、神。尽管至圣先师孔子这样教导过,神鬼志异故事却一直绵延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牛郎织女、梁祝、白娘子、西游记、封神榜、聊斋等神话传说代代流传,神仙鬼怪也进入诗歌、戏曲、文人笔记等体裁中成为一类固定的题材。这些神怪故事到底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学者张一南老师给出的回答是:因为中国人将自己的现实人生融
论著一方面对民国时期的重要词社沤社作微观研究,梳理沤社的社集情况,对沤社成员的词学理论、词作加以探讨,另一方面考察沤社与二十世纪词学的传承与新变的关系。
盛德形容:唐前颂赞文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在晚清救亡图存以变来寻求民族、国家新生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伦理文化的等级差序格局已不能激发国人的救国强国热情,也有悖于现代文明的自由、平等观念和权利与义务的双向性。晚清新小说伦理叙事不仅提高了小说的地位,还以新民历史使命积极参与到同时代伦理变革的时代大潮中,共同推动了中国伦理变革的发展。但在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晚清
红学大师周汝昌在《怀念先师顾随先生在顾随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上说:过去,提起顾先生来,就说是词人,特别是早年,在北京的文化界、教育界,一提苦水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20世纪出色的词人,顾随开创了以当代语言入词的成功先例,叶嘉莹先生曾这样评价老师顾随之词:这是当代人用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