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也是道教所尊奉的**经典。它是中国文在世界历史轴心时期产生的一部伟大经典。李存山编译的《老子(典藏版)(精)/国学经典》以王弼本为底本,参校马王堆帛书本和郭店竹简本以及传世本中的河上公本、傅奕本、景龙碑本,等等。
崔波注译的《周易》为中国的群经之道,大道之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本书对《周易》加以注译,并给生僻字、易读错的字以注音,在书中还穿插有与《周易》相关的图像,以帮助广大读者学习。《周易》为中国的群经之道,大道之源。《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本书对《周易》加以注译,并给生僻字、易读错的字以
孟子注疏
“道”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中所涉及的*为重要的词。大体而言,儒家内部对“道”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德性主义的解释,将“道”本身及其实践视为道德理想主义;二是事功主义的解释,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待“道”在历史和现实政治中的展开。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基本上是围绕王霸义利问题而展开的,实质上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解决国家治理
《道德经(精)/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章到第37章,下篇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 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
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亦称《吕览》,为当时担任秦相的吕不韦组织其门客合作撰写而成,属于先秦诸子百家的杂家类。《吕氏春秋》为集体编纂,取材博杂,广采各家之言,书中儒、道、法、名、墨、阴阳等各家学说均有体现,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先秦旧说与上古史料,价值*为珍贵。其叙事简洁,说理流畅,文字悠长,许多单篇都是优美的散文,故历代均
曾参、子思编*的《大学中庸》包括《大学》和《中庸》两部书。《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
学术因时发展,诸多结论性意见出现歧义。本书主要根据当代新疆考古发现的材料与结构主义理论等,考证《荀子》著作出现的祆琐、《墨子》的胡等字的字义。同时论述《荀子》的思想,大致内涵荀子的思想渊源、思想建构与话语系统等问题;《荀子》的文学艺术,主要涉及文体、说理与语言等艺术;荀学的发展历史,简要概括为二十世纪以前、二十世纪与新
王诩*的《鬼谷子(精)》,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 、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