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部分,内容包括:第一祭坛——北京天坛、祭地之坛——北京地坛、太阳神殿——北京日坛、夜明神殿——北京月坛。
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 舟立潮头 跨湖桥卷
厦门鼓浪屿日光岩菽庄花园摩崖石刻群是厦门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石刻65处,具有篆、隶、楷、草、行等字体,《日光岩菽庄花园摩崖石刻》选择其中代表性摩崖石刻46处,均以精美的拓片保存其笔墨神韵,同时加以必要的简注,内容不仅记录了鼓浪屿的人文、风光,更沉淀着爱国情怀、民族气节,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
本书为著名书法家李刚田先生题跋中原画像石两种,一种为嵩山汉三阙包括太室阙少室阙和启母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题跋内容涉及人文历史的诸多方面,另一种题跋为巩义石窟寺著名壁画礼佛图多种,该书集艺术性史料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是研究我国古代石刻造像艺术重要的参考资料。
所谓陶瓷,即陶器与瓷器的统称,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而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就清楚地表明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作为世界上蕞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研究陶瓷的发展史无疑具有极为独特的意义。《古玩图鉴:陶瓷篇》共包含6个章节,包括陶器的起源、古代陶器的类别、中国陶器艺
《花重锦官城(成都博物馆历史文物撷珍)/成都博物馆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收录成都博物馆藏先秦至明清时期艺术性与历史价值兼具的精美文物300余件,对文物形态、工艺及蕴含历史信息进行系统介绍,以供读者赏析;也藉文物为载体,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诸方面对成都地区古代历史文化进行梳理简介,以飨读者。
本书选取了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详细地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过程、文明成果及历史轨迹,以此勾勒出古文明的概貌。
《战国竹书与先秦礼学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战国竹书所反映的礼仪制度及儒家礼学思想的著作。作者曹建墩综考证与义理于一体,既注重综合运用古文字、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战国竹书中的容礼、飨礼、饮至礼、曲礼等礼仪制度作深入考证,又注重对儒家礼论的思想史阐释和儒家礼学发展脉络的学术史考察。《战国竹书与先秦礼学研究》结合传世文献,深入诠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简报4篇,公布了重庆涪陵、湖北宜城、四川安岳和广西梓平四个地点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8篇,分别对三星堆遗址、新一村遗存与十二桥文化的关系、石寨山文化的同心圆纹盘与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西南地区考古出土的汉代瓷器、川渝地区汉晋墓出土抚耳俑、湖南地区青瓷盘口壶、云冈石窟第13-30窟,以及动物粪便分析及其在
本辑为手工业考古专辑,共刊发考古发掘简报2篇,公布了成都金沙遗址雍锦湾地点、湖北老河口杨庄遗址的考古新资料;收录了2016年“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两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7篇论文,分别对巫山李家滩山土大口折肩青铜尊、楚系青铜器的铸造遗址、青铜器补铸现象、中国^代单质锌始炼年代、重庆地区清代冶锌牛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