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品评生活滋味,酸甜苦辣,皆成文章。沈从文,感受人情深广,山高水满,万物生发。季羡林,探寻人生高远,落笔之外,世事荣枯。…… 本书精选了汪曾祺、季羡林、沈从文、徐志摩、梁遇春等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通过四十多篇言简意深、风趣通透的散文,来表达他们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中国旅行文学自庄子《逍遥游》以降,历经陶渊明的神游,南北朝郦道元、谢灵运的地理山水旅游,绵延出浙东唐诗之路,及至明代则诞生了以郑和、徐霞客为标志的一官一民的海陆旅行奇观,后抵达梁启超,形成了中国古代时断时续、相互交错的旅行文学传统。 《行于山野》则是继承了这一文学传统的现代作品,作者姜守柏从退休后的进藏之行写起,写自然
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在教书、学术研究之余,陆续写下的有关忆人散文中挑选出来的散文结集。其中绝大多数都曾为各种报刊刊载过。全书分为同道中人名人忆旧和师恩难忘三辑。同道中人多为作者对多年来相知相熟的世界华文文学领域的著名作家的印象与侧记,如卢新华、严歌苓、张翎、陈若曦、尤今、吕大明、吴玲瑶等,凸显其作品与文字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这是亦凡在爸爸去世后闭关两年写下的文字,也是她的第二本书。在失去至亲、生活脱离正轨的艰难时刻,生活中充满未知的困惑。然而,冬天走了,春天来了,夏天再次如约而至。 美好依然在宇宙间运行。 85后、90后陆续步入三十,对未来的迷茫、父母养老的问题、关于结婚生子的焦虑、对生死的思考……压力接踵而至
周国平读书随笔集大成之作,写给青年人的精神拾荒集,荟集读书、写作、艺术相关经典随笔五十余篇。全书分为七辑,作者用大半生的读书体会,结合精彩而富哲理的小故事,分享如何让读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读什么书,如何读书。阅读是实现自我唤醒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在谈论读书、写作、艺术、审美的基础上,周国平还提出对现代小说、诗歌、散文
本系列图书为科普散文,适合高年龄段青少年及成人。图书以栖息于长白山的野生鸟类为切入点,细致描绘鸟类的个性特征和生存环境,从而扩展到长白山整体的生态环境。作家扎根现实生活,在长白山林区观察、学习和写作。用自己写作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长白山生态保护隐忧等问题的思考,是一部饱含人文精神、描写和记录长白山生态的科普散文作
本书主要以本人居住在广州三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视角,描绘四方风景皆入画的岭南传统、一年无日不看花的花城风貌、一汤氤氲市井味的风味美食、一街一巷漫光阴的羊城生活。
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五年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文章大都在《羊城晚报》《惠州日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过,且在惠州文坛有一定的影响力。全书分为山水诗篇、乡村行走、民风习俗、时光脚印、一代新人,共五章,记述了惠州的山水、乡村、风俗、城市、人物等,字里行间充满对脚下生活的这片土地--惠州的爱。作者用脚丈量,用心思索,穿梭于古
本书作者琦君是著名散文家,她笔下的故乡山水、童年生活和父母师长,总是和浓浓的乡愁,和强烈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思乡之情结合在一起,展现出别样的怀抱。她笔下的杭州,充满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馨香;她笔下的母亲总是牵动人最深的思绪。她的散文《春酒》入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桂花雨》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本书主要收录了风过荆山、四合院、我妈、乡人记略、乡音、大祥与小祥、休猎、生活尽在一担中、乡下匠人、王先生、酒结岳父缘、包上人家、你的命,在风中、老薛、二叔、长宝先生、老院儿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