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一百年来关于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梳理,从中遴选出30篇左右有代表性的经典论著并进行点评,以方便和提升研究生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素养,为需要开拓学术领域的年轻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研究读本,帮助学生和青年教师为将来的研究奠定基础。本书包括总序(张岂之撰)、导论(学术史的梳理)、30篇左右经典论著选读(每
本书从晚明野史笔记中有关明宣德帝喜好“促织之戏”的材料出发,结合各类文献记载,同时比照明御器厂故址所出土之瓷器实物,进而对明宣德官窑所制蟋蟀罐进行深入分析,所述涉及对宣德蟋蟀罐造型、纹饰、年款等细节的对比研究,同时就蟋蟀罐的“斗盆”“养盆”之辩、宣德蟋蟀罐不见诸于清宫藏瓷这两个谜团进行了详细的考析,对宣德蟋蟀罐的来龙去
宋翟耆年著《籀史》是著录和考释金石铭文的著作。成书于南宋初年,原有上下两卷,后下卷散佚。书中多载金石款识,篆隶尤多,后皆附论说予以考释。又著录宋代金石学著作颇详,其中多有佚失不存者,赖此书犹存梗概。故为研究宋代金石学和文字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今以乾隆四十年抄本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教授据惠栋抄本、四库全书本、刘燕庭味经书
本书梳理了篆隶书法方法的技巧及其转变,笔法的起行收、结构篇章布局及如何赏析汉碑之美诸多方面,是关于汉碑隶书资料方面的综合性专著。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包括:耀州窑的历史沿革、耀州窑的地域文化、耀州窑的分类及应用、耀州窑的工艺流程、耀州瓷装饰艺术等。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大道115号,该馆前身是1980年4月成立的宜昌地区博物馆,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新馆舍于1993年8月建成并对社会开放。该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经建档的三峡宜昌地区内出土文物藏品17035件,主要为当阳赵家湖东周楚墓,宜昌市前后坪秦汉墓,宜昌中堡岛、枝江关庙山
本书着重展示了新干大洋洲商代文化遗存、吉州窑各色瓷品、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庐陵文化以及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全书分为南国厚土、汇通南北、窑变千年、光耀庐陵和红色摇篮五个部分。
本书前言重点说明佛利尔在中国的旅行与拍摄这些照片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文化与古代艺术的真实情感。全书的主体内容分为四部分,全部发表佛利尔在开封、巩县、洛阳、杭州拍摄的历史遗迹照片,并介绍每一处历史遗迹的沿革与现状,辅以现状照片以资比较,以期让读者全面了解每处文化地点的历史面貌与现状。部分文物古迹还附有测量图,展现
本书选录了宜昌博物馆现藏包括礼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杂器等各时代铜器,图片形式予以展示,对文物的尺寸、出土地点、外形、结构及纹理等方面进行简要文字介绍。
《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是一部区域神庙剧场的调查与研究成果。山西省高平市戏曲文物文献遗存数量巨大、史学序列完整,演进线索清晰,在剖析中国古代神庙剧场演进历史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的研究从纵向上以高平神庙演艺场所的创建、改革、定型以及多样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建筑实物以及碑刻文献,将高平地区遗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