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遗址位于江阴市的青阳镇南楼村,是一片地势较高的台地,西距镇区约2千米。其东有南北向的徐霞客大道,西有南北向的锡澄公路,南有由西向东的从青阳到璜塘的青璜公路,峭岐到青阳的乡村公路则由东北向西南从遗址穿过。境内还有开掘于20世纪70年代的革新河等河流和水塘。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大兴水利农田时,在村东乌龟墩就有新石
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石印本影印。卷首有吴光耀《叙》,陶钧《序》,次为目录及其自记。收录商周青铜器、兵器、泉布、铜镜多达千余件,每器影印铭文并加以详释,是研究古代吉金铭文辞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一部兵器发展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多种实战兵器,包括长兵、短兵、远程兵器、卫体兵器和原始热兵器等。所录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绘图的基础上,深刻阐述其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等,并辅以战争故事,力图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兵器体系,消除小说、评书和戏曲带来的误导,还原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专业依托社科院历史所、考古所并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众多国内优秀文博单位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和专业资源,以培养一流的文博专业实践型人才为核心。本书全部为近四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专硕毕业生优秀论文,涉及考古、文物、博物馆和故宫学等多
1996—2017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续编)
简帛学是20世纪创见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门学科,百年来,大量简帛学文献的出土弥补了传世文献资料的不足与缺失,勘正了传世文献的谬误,为其他学科的发展研究都有一定的贡献。《中国简帛学刊(第二辑)》对简帛学做了深刻的阐发,为学界同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视野。
本书为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子课题纺织品文物实物分析(纹样提取)的研究成果。本书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以丝绸为主的女红小件绣品纹样,对此进行了实物分类、采集与提取,继而解读其工艺技法、造型结构、色彩组织、艺术风格等基本信息,再从审美角度出发,选择典型纹样约300幅,对图案进行提取、绘制和复原整理
两千多年前,东起古代中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达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既是历史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重要经济动脉,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通途,在沿线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敦煌,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由于它丰富的敦煌遗书和石窟艺术,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古代敦煌是中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在采集了大量少数民族纺织品信息后,从中挑选了15个少数民族的145件织物纹样进行整理、分析,按照纹样题材分为动物纹、植物纹、天地属相/器物纹、文字纹、几何纹、人物纹六大类,包括织锦、刺绣、拼布等技艺。本书对纹样的题材、色彩
该书稿*次较为系统地将贵州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采用类型学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可视为贵州出土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的首份类型学综合研究成果。同时,作者通过对周邻地区相同或相似青铜器的横向比较,从文化因素分析的角度对贵州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进行了来源和相互影响方面的考察,以了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