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学审美现象发生机理和规律》运用现实思维方法,构建了以审美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审美现象发生机理和规律为研究目的的现代美学理论体系;构建了以审美化教育、纯粹审美教育和审美自我修养为主体的现代审美教育体系。
《中国美学史论》是吴功正先生关于中国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著是作者研究经验的学理总结和凝定,涉及美学史观、研究理念、研究对象和内容、书写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著者打通学科边界,整合学术条块,贯通学理逻辑,其所有论述落脚点和趋合点都是美学,从而寻绎、勾连总部与细部,整体与局部的联系。
本书以六朝美学与汉代美学、六朝美学与隋唐美学的关系论述为起止,从六朝美学与社会背景、六朝美学与人的意识发展等方面阐释六朝美学,详解“妙”“言意”“丽”“气韵”等重要美学范畴,并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六朝绘画、书法、乐舞、雕刻、园林、青瓷、陶俑、文学美学的具体情况,细致地展现了六朝美学面貌。
本书全景性地展示了宋代美学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思想资料、艺术事实、审美形态等领域,覆盖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园林、音乐、舞蹈、体育、戏等门类,全程性地展示从北宋到北南宋交替时期到南宋直至元代的整个美学发展历程,在社会思潮与美学思潮的关联中描述其美学史演变情形,揭示其发展规律,确定其美学史地位。
本书将唐代美学放在整个美学长河中观照,改线性体例为立体结构,在多门类多范畴的分解综合中显示史的动态演变状貌,突破了纯编年体和作品自然性排列的做法。作者深入沉潜到唐代诗歌、绘画、雕塑、服饰诸门类美学底层观照分析,揭橥其延续与承传,差异和变动,还原了历史本体的风貌声息,使美学史成为碧波荡漾的活水一潭。
本书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整体思想的集成之作,无论从框架结构,还是从思想分布,基本反映出他身体美学思想的要点和最新取向。从身体美学思想的由来、整体思想结构,到身体承担的人文学科使命、跨学科性质、日常生活的指向,既有对传统哲学的延承,更有自己独特而深邃的思考;既有对理论清晰而缜密的辨析、阐述,更有打通理论进入生活孔道的现实关
美学是易中天的来时路。《易中天谈美》,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学研究与写作的精彩总结。全书分三卷:美学随笔,以轻松笔触谈论美学感悟。话题涵盖建筑、绘画、雕塑、现当代艺术;短篇美学论文,深入探讨美学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范畴,包括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艺术实践论、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等十余个问题。第三卷系统探讨《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
美是什么?如何发现、欣赏美?《何新论美/何新选集》从书法、绘画到诗歌、小说、戏剧、上古神话、甲骨文、唐诗宋词、《红楼梦》、武侠小说等方面对美作了探讨。指出“审美活动及艺术创作,对个人而言是寻求自身愉悦感之游戏;就其影响他人以及社会而言,则审美具有操纵人性、情感以及行为之力量”。何新湖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与流变,立意高远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时完成的作品。朱光潜先生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回顾自己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青年朋友们关心的一系列美学问题。这本书是帮助青年朋友们打开美学大门、开启审美思维的经典著作。
表象与真理性内容的关系问题,是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核心论题。正是由此问题出发,阿多诺试图以其独特的论说文文体来表征自己的“非同一性”哲学思想,以期在充分尊重客体的前提下最为本真地呈示真理。阿多诺的论说文是一种不可译的自律文体,具有批判实证主义物化思维的功用。阿多诺认为,审美唯名论步步深入,破坏了艺术的整一表象,使得艺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