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化学”的学科建构,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一般进程中,成为多少有些异样的特例。它以学术史的问题形式而展现近代文化思想变迁的多维面相。与其他现代学科在中国的境遇相比,“文化学”显示了异乎寻常的“发展”之势,这是近代以来在西学驱动下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觉发展的结果。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
《艺术学的文化视野》是作者近5年来发表文章的选择性结集。这个选择,一方面立足于国家大文化建设的视野,选择有宏观思考和长远思考的一些论题;一方面贴近于具体的文化工作实际,选择了作者对文化科技、艺术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深度思考。此外,还有不少文章的选择是作者对当前文化热点发表的前瞻性诉求。全书9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
“文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建构这一学科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人与文化的问题,是永恒的哲学问题。本书讨论了“文化”定义,概括了世界上丰富多样的文化与文明的样态及特色,揭示了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本书既是学术专著,又是有系统性的深入浅出的教材。全书共九章:一、“文化”定义及文化学精义;二
《六羡歌》是唐代诗人陆羽的作品,2011年,经过十多年的酝酿,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教授据此创作完成同名话剧,本书从文化品牌的管理角度出发,对该文化品牌的传播情况进行追踪和分析。
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丛书
《生态文化概论》撰写了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森林文化、草原文化、湿地文化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海洋文化。因森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类型多样,书中特对森林文化中的自然保护区文化、森林公园文化、绿道文化、竹文化单独叙述。
本书是对中西文化形态之差异的思考。作者依据梁漱溟和冯友兰对中西文化的划分,把中西文化形态之别,归结为心文化与“脑文化”(钱穆)、“逐物文化与心性文化”、“为实有而奋斗与去掉实有而奋斗”(牟宗三)之大别。同时,结合“商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之社会基础、性质的不同,重新确定中西文化形态的大别,是商品买卖与德性生命的关系。在此基
《新文明》由王江火所著。 新文明诞生于信息时代中,这是一种对人类以往五千年旧文明超越所形成的崭新形态的文明,是人类*也是最后的文明形态,进行根本性的彻底认知革命,展开前所未有的史上*人文合作工程,实现针对生命体进行根本性质变的自我质跃。本书所说的“新文明”是新文明文化。新文明文化是“新文明”的基础文化成就,主要包括新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加,中西文化差异越发明显,并且这些差异对不同文化的各个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中英文版)》深谙中国文化又非常熟悉北美文化,他们通过对跨文化视角下的北美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向读者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
把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奥威尔联系在一起的,是“二二得几”的问题。据狄更斯的描述,“二二得四”的算术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逻辑;对陀斯妥耶夫斯基来说,只有“二二得三”、“二二得五”才能表达了个体的自由选择;在奥威尔看来,尽管“自由可以说就是二加二等于四”,但“老大哥”却有办法让你说“二加二等于五”。近年来,有关文化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