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中国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人物。陈淳是朱熹重要弟子,素称“闽学南传第一人”。本书是2014年10月朱子学会和漳州市朱熹陈淳研究会等单位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朱熹陈淳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收录论文57篇,内容包括朱子文化与当代道德建设、陈淳对朱子学说的传承与发展、朱子学研究的新方法
本书分为三章,内容包括:张栻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的发展、张栻经学与理学、张栻经学的地位和影响。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政坛大风——王安石传》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表现其人生。第一部分写其执政之前的社会局势和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为王安石执政以及变法描绘广阔的背景。第二部分写王安石走上政治舞台,和神宗共同开始全面而深刻的变法,前后近八年时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刻的空前
《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是作者叶文举对南宋理学与文学关系思考的总结。《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主要是以理学派别为中心从南宋理学家的著述出发,立足于个案研究,爬梳、总结各个学派的基《南宋理学与文学:以理学派别为考察中心》学思想,分析他们文学活动的本质,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南宋理学与文学之
本书分为概论和内容及派别上、下两编,主要内容包括:何谓宋学;宋元学案;宋学之起因;宋儒对于孟子之态度;宋学至以地名派者;宋学之以新旧名派者;仁学之内容及其派别;性学之内容及其派别等。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论文文库:宋代程朱理学官学地位研究》一书中,围绕着“程朱理学如何从一个地方学术派别成为国家正统官学并能保持700多年的正统地位”这一问题,主要从教育史的视角,在宋代教、学、政三者之间互相交织影响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和解释。
本书以儒学三期发展划分学说为依据,以现代儒学的观点来解析宋明理学。内容包括:宋明儒学之课题、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道之本统与孔子对于本统之再建、对于叶水心《总述讲学大旨》之衡定等。
儒学在当今处于需要复兴的情势之中,如何使儒学还原廓清并找到现代化的途径,是当代学人面临的一大课题。 陆王心学是距离当代近的儒学分野,也是能继承儒学真髓的中国哲学体系。而饱受“关学”浸润的关中大地至今仍学风淳厚,张载的“民胞物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李二曲的“明体适用”,李因笃倡议的“经世致用”……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仁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及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中,朱子学学者一直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本书选择朱子学的重要学者黄榦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墓志铭、判词等历史文献入手,旨在揭示宋儒在理念和行止之间互相促进、紧密结合背后的深层理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传统社会中士人与思想、文化、政治、社会运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