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上是王阳明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
《孝友传家教泽长:北方儒宗孙奇逢》主要内容有: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受到儒家教育;少年立大志,幕圣贤壮举;父母接连去世,守孝得到人们赞誉;国破家亡,从军报国;立志不仕清,隐居苏门山下;著书立说,驰名天下;倡导三不朽,激励后来人;真爱家乡,感动乡人。孙奇逢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在当代学者的著述中,以孙奇逢的北学与黄宗
乡贤,是道德高尚且对地方建没有突出贡献的人。乡贤,是地方的精英,对地方社会文化发挥过积极作用。乡贤,热衷乡村治理和乡村教育,且乐善好施、造福乡梓。乡贤,道德高尚、处事公正、治家严格、扶危济困。乡贤,是乡贤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乡贤是家国认同的纽带,是促进区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黏合剂。乡贤祠,祭奠和供奉为地方建设做出贡献的
本书收集的是2017年发表在《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阳明学研究专栏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阳明学研究状况。论文内容涵盖当今阳明学研究中的问题及其检讨王阳明思想研究阳明后学研究现代阳明学研究阳明学与其他学派学说关系海外阳明学研究等。在反思当今阳明学研究现状方面,不仅对当下阳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揭示与批判,而
《传习录的教育智慧》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基本的著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体系为基本框架,解读王阳明心学理论和王门师徒的心学实践,揭示阳明心学的智慧核心。文中用十个单元的内容,将王阳明本人及王门弟子、中外心学实践者的故事串起来,通过讲故事和解读故事,让读者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实现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借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并指导人们的
作者在这本早年一气呵成并经过晚年增订的代表作中,展现的是一个学者的不凡学识和才气勃发,以及日臻完善的晚年定论,可以看出他的学问在时间的长河中,如何汇流成海。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敏锐多元的探索视野和妙语连珠的流畅文字,从历史本身说明历史的理念,系统探讨和发人深省的研究思辨,对中国历史及古代思想如何或者是否走出中世纪,书中
《传习录》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哲学著作,内容主要是王阳明与其弟子、友人之间的讲话记录、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充分展示了王阳明思想的基本面貌,共分上、中、下三卷,是研究王阳明思想的关键资料。《传习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堪称王学之圣书、心学之经典,更是
陆王心学由陆九渊创立,至王守仁集大成,中经南宋等重要人物的发展,形成一个中国哲学特有的、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核心的、庞大的、严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明朝末叶,陆王心学盛极而衰。经历了清初百余年的低落期之后,陆王心学又在清朝晚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局面,重新发挥作用。由此,也使得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成为中国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