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即《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反映了庄子及早期道家的哲学、艺术、美学思想及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全书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大体可代表其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则出于庄子后学,掺杂黄老等学说而成。该书想象奇谲,构思巧妙,寓言丰富,情致旷达
《国学经典精读庄子》是我国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所著,是一部哲学经典,也是一部出色的文学经典。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后人把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合称为老庄。庄子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历代大文学家都从《庄子》一书汲取了宝贵的营养。《国学经典精读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有文章三十三篇。为了便于阅读,《国学经典精
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是儒学文化及其历史的集中反映。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最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本册隶属集部,收录北宋欧阳修《欧
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研究
本书尽量避开单一的思想研究,以文学研究为视角。深入文本,从结构、叙事、议论、文献关系等方面,细致探究文本内部的文学线索。如,《吕氏春秋》在结构上,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外,故事题材也是重要考量,篇章间和篇章内部还经常形成辩证互补;编选故事时,篇幅规模是重要标准;《吕氏春秋》对概念进行泛化处理,同时充满辩证等。这些都能看出其
《孟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种,长于问答辩论,从体裁和章法上为先秦散文走向成熟的典范。共七篇,历来版本较多,各章节分合和注解各家也有不同,东汉赵岐分此七篇各为上下、共十四卷。《孟子》中的政论、对于人的修养和行为的言说,继承了孔子。对天、命的说法,又稍有不同,并在人性善恶方面的论述上更有所进。自汉朝置《孟子》为五经博士之一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以其富有特色的哲学思维和结合史事的解说
小书童蒙学精品: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