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魏晋新自然观的兴起入手,研究魏晋自然观与诗歌新变的关系。上编通过对两汉魏晋诸家思想的研究,勾勒出自然观变化对士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取向的影响。下编通过对魏晋诗歌中天人问题、生死问题、出处问题、情理问题的考察,在自然观层面对这一时期的诗歌新变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展示了自然观流变与诗歌发展之间的关系。
20世纪初叶中俄诗歌中的大自然形象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本书是著名学者蒋力余历时数年完成的一部研究、赏析沈鹏诗词、书法的专著。作者多年潜心研究诗、书、画及美学,有着丰富的古典文学、艺术知识和诗词创作经验,因此他对沈鹏诗词、书法的研究、赏析,是全方位的,也能搔到痒处。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了当代重要的诗人、书法家的创作成果,是一次可贵的学术探索。诚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愿意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朋友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我们编写了本书。考虑到意象对于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编者便在每个选定时间段的古诗词作品中,以主要意象分类。本书共选录历史上最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近300入世,在既有的注释、翻译的基础上添加了以诗化的语言为主的优美赏析,更增添了拓展环节,关联一些意
钟嵘《诗品》自近代以来备受关注,出现过一些重要的注本,在字句考订、典故追溯、文意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尤以古直《钟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最为重要。此次整理,将古直的《钟记室诗品笺》和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合为一册。
本书以专题立目,纵论现当代小说创作集群,正为补现行小说史之失,而将时贤之群体、社团、流派论扩而大之,以此统观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历史。
本书是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研究员团队对中国新诗现状的动态研究成果之一,是“中国新诗动态研究”系列学术研究的发轫之作。本书以年度为单位编选和出版,主要内容分为年度关键词、年度大诗、年度观点摘编、年度大事记、代表诗人研究、年度影像、年度青年批评家奖项等版块。本书是诗歌界、学术界新世纪以来第一种专门的诗歌研究报告,以学
自古以来作为治水英雄太湖流域广为流传的春申君黄歇(?—前238年)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遗迹和传承,与上海当下城市建设究竟有何关联?作者通过全面梳理、实地考察以春申君为中心的口头传说、文本及遗迹等形式,探讨春申君治水传说为何在该地域生成、传承及演变,历史上的楚国丞相春申君如何成为治水领袖,及春申君传说如何在当
本著作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20世纪前期现代传说研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整理,并探索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学术实践和人文关怀与传说学的学科建设之间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促生了现代传说概念,导致了传说学的发生。知识分子的学术实践和人文关怀则促使传说文体受到重视,并促进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