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举办赵宋南外宗与东亚文化之都学术研讨会。《赵宋南外宗与泉州》对南外宗正司设立泉州,大批宗室成员居住泉州,宋朝廷在政治上给予泉州存恤远人、优异推赏的特殊政策、对泉州市舶资本大力支持和投入、南外宗室成员任市舶司主官、南外宗室参与对外贸易、南外宗正司和宗室成员参与九日山祈风活动等给予积极评价。
中俄万里茶道,是17~20世纪初欧亚大陆的一条重要的经济、文化国际通道,是中国文明向欧洲传输和欧洲文明向中国传输的共享文化线路,也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中外交流的重要的国际经济大动脉。河南在整个商业通道中处于水陆交通转运及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中心地带,是整个贸易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2014年,受河南省文物局委托,河南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本书从晚清社会大背景、湖湘乡土社会环境及湖湘民性特质、湖湘独特的思想资源、湖湘学与王夫之的思想传承、湖湘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教育摇篮作用等方面考察了近代湖湘政治精英群体的形成条件,分析了三代湖
陈州是中华先祖伏羲氏的故乡,是炎帝神农建都的地方。有史记载的二千多年中,这里呈现了无数精彩纷呈的历史场景。孔子、陈胜、韩信、欧阳修、包拯、苏轼、岳飞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故事。陈州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顺治本《陈州志》是现存较早的陈州地方志,它完整地记载了陈州及相邻地区的历史、政治、人物、地理、文化、经济、民俗等
《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作者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
??全书以“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为主题,围绕“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文学与艺术”“广东历史与文化”和“地方文化创意与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以理论解析、现象观察、个案透视、对策建议等方式,从各层面对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探讨,提出了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和思路。本书相关论述有助于拓展
本书稿为《上海学》集刊第三辑,该集刊以上海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城市变迁为研究重点,尤侧重于考察上海城市的现当代变迁。方法上以城市史学为主,同时借鉴城市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和比较研究等学科方法,力求宏观而又具体、系统而非琐碎地探讨上海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三者递嬗的内在渊源与历史脉络,为当下上海
富阳秦汉时称富春,富阳之名始于东晋。本书为清代康熙时富阳知县钱晋锡主持纂修的县志,全书分为十卷,记录富阳的风俗地理人物等。本书以线装形式将《康熙富阳县志》影印出版,是了解富阳地理变迁与风俗文化不可多得的一套方志。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许瑶光修,清吴仰贤等纂,清光绪四年(1878)鸳湖书院刻本。前有许瑶光、吴仰贤所作序言及修志衔名。首两卷为巡典及天章,余八十八卷分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城池、桥梁、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蹟、坊表等类目。此书是现存内容Z为丰富的嘉兴地方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