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表现是中西艺术史研究的基本主题。本书致力于在汉唐艺术模拟形似史的大背景下,运用风格学方法,以北凉至盛唐敦煌壁画之空间表现问题为契入点,把汉民族特有的空间表现方式与外来佛教题材的融合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将考古艺术品、传世作品和文献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把风格史的演变置于其所在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从观念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的宏
《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从古代陶瓷日用器、礼器和丧葬器三种类型的陶瓷器着手分析,总结出陶瓷艺术中所体现的器以载道、器以藏礼、文质彬彬、物与神游和得意忘形的造物艺术思想。并在结论部分指出,在我国传统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各个艺术层面上,陶瓷艺术越向上层靠拢,其所具备的人文思想内涵就越丰富,
本书分绪论、上篇、下篇以及结语四大部分。绪论阐述周代玉器研究史及本书的研究方法;上篇对3800余座西周墓葬中的随葬玉器进行复原与统计;下篇对周代各类服饰、礼瑞及丧葬用玉进行详尽分析,并对这些玉器的使用制度作了全面考察;结语则对周代用玉制度所体现出的时代、等级、性别和地域特征作了归纳和总结。 本书是对周代用玉及其使用制度
浙江图书馆藏《克敌武略荧惑神机》的元至正年底本,本名为《火龙神器图法》,是继北宋的《武经总要》之后中国第二部综合性插图本火攻专著,它总结了南宋、金、元时期火药火器技术成果,为明清火药火器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洪武三年(1370)刘基为此本写序时,将《火龙神器图法》改名为《克敌武略荧惑神机》。明代重抄过程中又增添了部分新的成
2019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己亥猪年《故宫日历》一版一印,隆重上市!
《海外拾珍记》的主要内容有牙雕,玉玩,竹雕,木雕,文房清用,漆器,木器,诸艺,书画,古籍善本简札,辨识篇和考据篇。《海外拾珍记》收入所有文物,均为作者长期从国外搜集而来,涉及牙、玉、竹、木、漆、书画、古籍善本、文房清玩诸项。作者不仅对收集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考证。
本书内容包括:卢龙地区多个时期遗址遗存的实地考察、卢龙地区远古玉器的发现、远古时期卢龙区域文化的特质、卢龙文化古玉器的影响、卢龙文化古玉器图腾之破解、卢龙文化与龙凤图腾的渊源、卢龙文化玉石器综述、卢龙古玉器识别鉴定方法拙见等。
宫庙是民间信仰的物质形态,境社是民间信仰的组织形态,宫庙和境社研究可以探索一个社区共同体如何提炼自己的文化象征物,形成共同体认同;如何组织社会,维护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一个地方传统社会的文化特质。可以从民间信仰的宫庙境社中揭示出来。苍南县地处闽浙交界,移民多元,民间信仰更是复杂。供奉女神陈靖姑的庙字达300多处,是重要信
本书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为底本编辑而成,精选了其中的100件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文物,深入挖掘每件文物中蕴藏的故事。
故居,并不只是一个有名的人住过的房子,更是建筑艺术、家国往事、人格魅力的结晶。作者数年来寻访北京、上海、台北、江南等地的名人故居,通过实地考察,查阅史料,采访后人及亲历者,记述故居的砖瓦门窗、装修布置,及其背后富有时代和性格特色的生活情趣与品位;回眸在“家”这个特殊的舞台,“名人”们不为人知的脆弱和柔情;以老房子为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