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文化自信与中国散文丛书”之一种。本书从“和而不同”精神的源流入手,系统梳理出从欧阳修、桐城派等古代散文体系,到林语堂、梁遇春、茅盾、孙犁、西部散文等现当代散文的精神脉络,从而解开“和而不同”精神与中国散文之间反本开新的文化联结。全书共分两大部分:和而不同与中国古代散文、和而不同与中国现当代散
本书将“临川四梦”作为研究对象,特从艺术形式特征上把握汤显祖戏剧艺术的精妙所在。从戏剧艺术的本体层面去观照“临川四梦”文本,以“情境”学说作为全新的理论视野,从戏剧本体意义上重新阐释、解读,在“汤学”研究领域开启一个新的维度。
生态文明在21世纪成为时代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对新时期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小说和汉译小说进行整体性观照,探讨自然、文化、精神等层面的生态危机表征,在溯源的基础上呈现作家实现危机救赎的努力,反思其生态书写中面临的困境,并在当代文学视野下考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生态书写的独有气质品格与价值意义。
中国历史上不但有唐帝国称雄于世的盛世,而且就城市的发展而言,还有宋朝称雄于世的城市“黄金时代”。 我们今天城市临街经商、早市、夜市的模式是从宋朝开始的。 在宋朝,城市商业街形成了,闹市产生了,一个个从未有过的繁华都市出现了。宋朝的城市数量、规模以及城市居民数量和生活质量,不仅超过了同时代的
本书为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之一。中国历代文学文体、流派、理论、思潮层出不穷,异彩纷呈,以断代文体或专题为内容的文学史,有利于深入讨论和详尽描述,对推动学术发展、学科成熟,功莫大焉。为此,特选择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某一时期、某一文体之兴衰历史的代表著作,精心编辑,汇为丛刊,集中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讲述了
本书完整地描述并分析了明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其间的特点和规律,对许多现象和问题都有创造性研究和精彩论述。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各种研究方法,如模糊数学、突变论甚至数理统计等,对作者、出版、小说理论、官方的文化政策以及读者这五个交叉影响、互相制约的因素形成的一股合力对小说的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从而使小说史真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而大观园之外是《红楼梦》中的现实世界。理想的日子,总为性情所左右,爱恨情仇,嬉笑怒骂,皆为真情;现实的日子,总为职场所左右,得失取舍,趋附喜好,皆为利益。所谓的成长,只能是把“理想世界”的梦想藏在心里,走在“现实世界”的路上,再去创造“理想世界”。《红楼梦》在理家的过程中显示管理智慧,是
本书系文集,作者主要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收入剖析,并将人物与史学环境相融合,从每个红楼人物中读出当时历史背景,以红楼中所涉人物为切入点,重点阐释中国史传文学写作的笔法,论述了红楼人物的史学价值。
《声律启蒙》是清代让孩童学习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从单字到双字对,从三、五、七字到十一字对,诗词声调和谐、朗朗上口,读来如同唱歌。孩子们通过本书,可以认知天文地理,花木鸟兽,另外,书中还包括丰富的古文化知识系统,讲述了大量的异闻传说、历史典故等。通过本
本书从曲史开进与权力分层、戏曲展演与传播禁止、唱本与地方社会景观、才女文化与自我书写等层面,试图从戏曲学出发,结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明清以来戏曲与权力介入、戏曲与社会阶层互动、戏曲与地方文化地带迁移等戏曲撰演活动空间的建构与被建构的问题,并及明清才女与性别文化的批判与省思。